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展動力,最終成就了經濟的起飛;而阿根廷未能建立一個有效、健康的本土資本市場來推動其經濟長期發展,這正是它在大國博弈的長途競爭中最終落敗的一個主要原因。

整個近代歷史的發展也進一步說明了這一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日本和歐洲等都經歷了戰後經濟的高速增長,這是由於長期被壓抑的民用需求得到恢復,從而拉動了經濟增長。但是,在經歷了一段粗獷式發展之後,進入20世紀70年代,美國、日本和歐洲都不約而同地出現了停滯不前的情況,世界經濟發展模式因此也孕育了一場深刻的變革。隨後的30年中,全球興起了以個人電腦、電信、網際網路和商務醫藥為龍頭的四大高科技產業,但經濟學家們驚訝地發現,幾乎所有這些產業的龍頭公司都是從一個不到美國國土萬分之五面積的叫做“矽谷”的地方誕生併成長起來的。事實表明,並不是美國的科學家比其他國家的科學家優秀,而是美國擁有高效的資本市場以及與之相關的風險投資產業,擁有將科技轉化為產業和不斷推動創新的強大機制。資本和科技高度有效結合,讓美國實現了從傳統經濟向新型經濟的轉變,並使其在全球範圍內一路保持領先。

與美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歐洲,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至今未能走出困境。2007年,歐盟釋出了《歐盟競爭力研究報告》,認為歐盟在科技研發和創新能力落後美國28年。而英國撒切爾夫人在針對這一現象曾評論過,歐洲在創新經濟方面落後於美國,並不是由於歐洲技術水平低下,而是由於歐洲在風險投資方面遠遠落後於美國。近年來,歐洲各國普遍加快了風險投資和資本市場發展的步伐。

20世紀30年代,通用汽車總裁威爾遜主張工人用養老金來購買股票,當時美國的右翼人士責問他:這樣工人不就會成為資本家了嗎?威爾遜回答說:這正是我想做的。1929年,美國擁有股票的人只佔2%;而今天,已經有超過50%的普通美國人擁有股票,成為了美國經濟的股東。在過去100年裡,在很多發達國家發生的最深刻的社會變化是:更多的人成為了“資本家”。

*曾深刻地指出,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是社會化大生產和極少數人佔有生產資料的矛盾。進入20世紀後,大部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都試圖用兩條途徑調節其內部矛盾:一是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即透過向富人徵收高額賦稅,透過對社會分配的再調節來緩解貧富分化;二是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使得工人也持有公司的股票。而資本市場的出現,也的確大大緩解了勞資雙方的矛盾。

跨越百年之路

近幾個世紀的世界發展史中,有一個發人深省的“資本窪地”現象。

17世紀,全球資本湧入荷蘭,彈丸之地的荷蘭隨後崛起,成為歐洲海上霸主;18世紀,全球資本湧入英國,英國一躍成為日不落帝國;19世紀,全球資本流入美國,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今天,在對於國際資本的競爭中,中國遠遠領先於印度等新興國家,正在迅速成為新的資本窪地,具備了崛起的條件。

序言(4)

但是,僅有資本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個有效的資本市場。全球資本湧入荷蘭,雖然成就了荷蘭的海上霸權的地位,但由於缺乏有效的資本市場,終究曇花一現,以“鬱金香泡沫”草草收場;全球資本湧入英國,雖然成就了英國200年的帝國夢想,終因“一戰”前後倫敦資本市場被紐約超越而讓位於美國;而美國依託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近百年來推動經濟滾滾不停地向前發展,迄今還能保持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

今天的中國,也迫切需要建設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以消化充裕的國內資本和不斷湧入的國際資本,並將其轉化為強大的實體經濟,實現真正的大國崛起。

過去的近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