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創作了另一部反烏托邦科幻小說《1984》。作者創作這部小說的最初動機,是諷刺當時英國工黨政權的某些政策。不過,小說中揭示的普遍意義使其位居二十世紀三大反烏托邦小說之列。《1984》是三部作品中惟一於二次大戰後創作的,作品中虛構的年代背景也離現實最近。經歷了二戰的痛苦歷程,作者所能動作的材料大大增加了。綜合這些因素,《1984》的影響力和藝術水準在三大反烏托邦小說中最高,小說中塑造的“老大哥”儘管從未正式出場,但他的形象已經成了西方社會中“獨裁者”的代名詞,是科幻文學貢獻出的不多的“典型人物”之一。
《1984》的時代背景是1984年,作者虛構了一個獨裁政權統治下的大洋國。主人公是政府“真理部”中專門偽造歷史的下級官員。雖然在嚴酷的現實中產生了些許反叛意識,但最後也在洗腦中屈服,懷著對老大哥的熱愛接受死刑。雖然這是一部異時異地的作品,但小說裡的許多場面均能令中國讀者聯想到極左時代不正常的社會現象,這反映了作家本人深刻的社會預見力。奧維爾在創作完這部不朽經典後僅兩年,便以不到五十歲的壯年離世。
阿瑟克拉克(Arthur C。Clarke1912年-)是戰後湧現出來的最偉大的英國科幻作家。他同時也是科學家,國際通訊衛星技術的奠基人。1945年,他發表了論文《地球外的中繼》,設計了地球通訊衛星的技術原理。後來,他開玩笑地將一篇文章的題目定名為《如何在太空中失去幾十億美金》,因為他沒有為這個通訊技術領域革命性的成果申請專利。克拉克的主要作品有《童年的末日》(1950)、《城市與星星》(1956)、《2001年太空漫遊》(1968)、《與拉瑪相會》(1973),《天堂的噴泉》(1980)等。克拉克晚年一直僑居在斯里蘭卡。
雖然天文、宇航和外星文明是科幻文藝中屢見不鮮的題材,但克拉克的科學家素質還是使他將這些題材發展到了高峰。克拉克認為,如果外星人能夠到達地球,那麼他們所具有的先進文明與人類差距之大,肯定與人與猿之間的差距類似。人可以理解猿,猿卻永遠無法理解人。因此人類也根本無法理解這些超級外星文明的表現。所以,東方神秘主義便成了這類題材的最好表現。在他的代表作中,外星人高高在上,有時甚至完全無法接觸。其先進的科學技術如魔法般不可理解,並且表現出冰冷的非人性特點。
在克拉克影響力最大的年代裡,他被稱作世界最著名的科幻作家。當時,阿西莫夫也常常被賦予這個稱呼。據說有一次兩個人見面後,鑽進一輛計程車裡商量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當他們鑽出來後,向眾人宣佈他們已經達成“協議”:從此以後,克拉克仍被稱為“世界最著名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則被稱為“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當然,這只是一個玩笑般的軼事。
由於克拉克在科學和科幻藝術方面的巨大成就,在1969年美國阿波羅登月的電視直播中,他被邀請到電視臺作為嘉賓主持人。後來,他創辦了英國最佳科幻小說獎。該獎的名稱就叫阿瑟克拉克獎。
英國小說家和文學批評家安東尼伯吉斯於一九六二年發表了科幻小說《發條桔子》,這部作品借用了風行一時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描寫行為學家用厭惡療法改造少年犯阿歷克斯的過程。改造後的阿歷克斯成為內政部長的政治工具。發表桔子是英國的一種玩具,借喻阿歷克斯成為被人利用的工具。這部小說被好萊塢著名科幻導演庫布里克搬上銀幕,成為經典科幻片之一。
德國雖然是科技大國和經濟大國,但在科幻創作方面並不領先。戰後德國最有特色的科幻作品當屬《彼利羅丹系列》。這是一套自1961年開始出版的通俗科幻系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