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4部分

似乎應在“Fiction”之下。

所以,“Fiction”應是“虛構”的意思。而“Science Fiction”最貼切的翻譯,就是《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科學幻想小說”的詞條,在那裡,它被翻譯成“合乎科學的虛構”。無論“科幻小說”還是“科學小說”,都是從內容、從題材入手。而後面這個翻譯,則是從創作方法入手。雖然最初的科幻作品確實只以科學為題材,主人公都是科學家。但發展到現在,三教九流都已經成為科幻作品的主人公,涉及不涉及科學也不再是科幻作品的本質特點。科幻之所以為科幻,更多地要從創作方法上尋找。而“科幻”這個詞,現在也逐漸寬泛化,演變成一種方法。

第四卷:科幻的藝術規律 第二章:創作方法研究(2…1)

第二節:以科幻為鏡分析創作方法

什麼是創作方法呢?筆者給出這樣的定義:作者透過將文學作品中的邏輯與客觀世界的邏輯建立一定的匹配關係,以達到特定的藝術表現效果。

要理解這個概念,先要理解三個“世界”的關係。首先是客觀世界。存在著惟一的客觀世界,它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是我們認識和實踐的物件。生活在今天的人們,至少是其中受過現代科學教育的人,都會有上面這個的共識。這也是討論創作方法的出發點。

同時,沒有人可以完全地認識這個世界。他只能認識世界的一部分,並且,正確的認識和錯誤的認識夾纏在一起,形成他的主觀世界、內心世界。任何兩個人之間的內心世界都不同。兩個作家之間,或者作者和讀者之間,內心世界也是完全不同的。

這是區別,是人與人之間產生交流障礙的根本原因。絕大部分人並不知道自己只是生活在主觀世界裡,而並沒有完全理解外部世界。於是,他自認為已經看到了整個世界的本來面目,已經理解了它的全部規律。宮刑後的司馬光為什麼長鬍子?所有文學作品中的“硬傷”為什麼能夠存在?因為在作者的主觀世界裡,事物就是這樣的。也經常會有這樣的現象:一個人在青少年時期很愛看某部作品,成年才後再看就覺得它虛假。作品並沒有變,變化的正是他的主觀世界。

第三個世界,是單個藝術作品裡的虛構世界。不要以為,只有科幻小說、奇幻小說裡的世界是虛構的,任何一部小說,任何一個電影裡的世界都是虛構的。是作者根據自己的內心世界虛構的。瓊瑤愛情小說裡的世界是真實的嗎?不是,只是她對真實世界的個人理解。《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描寫的是天津平房區居民的真實生活嗎?不是,只是描寫了作者對這些居民生活的個人認識。

而即使同一個作者,擁有同樣的主觀世界,但他在不同作品裡虛構的藝術世界也完全不同。

於是,三個世界可以組成這樣的關係:作者在客觀世界的影響下,形成自己的主觀世界。他又以主觀世界為依據,虛構出單個作品中的藝術世界。讀者在閱讀時,則是把這個藝術世界與自己的主觀世界對照,進行理解和消化。

作者的主觀世界

客觀世界 單個作品中虛構的藝術世界

讀者的主觀世界

而在這四個關係中,創作方法屬於第二部分,是作者的主觀世界和虛構的藝術世界之間的關係。

傳統文論並非沒有研究這些對映關係。不過,他們只提到“作者”和“讀者”,未進一步明確是“作者”、“讀者”的內心世界。另外,將小說文字的整體,而不是其中那個藝術世界的邏輯性作為其中一極。於是,便構造瞭如下的關係圖形:

作者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