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部分

是為了實現一個科幻迷的夢想。

甚至,就連微軟的另一位創始人,比爾蓋茨也曾經說過,他為之奮鬥的目標,只不過是把少年時代從科幻小說中看到的東西變成現實。

對於美國科幻界擁有這樣重量級的科幻迷,中國科幻界同仁驚羨不已。甚至有的朋友撰文批評中國科幻迷的水平很低,影響了中國科幻的發展。其實,美國擁有這樣的科幻迷,是幾十年積累的結果。美國科幻在浪漫的黃金時代中,也只有一群孩子讀者。平均年齡二十出頭。和今天中國科幻迷的年齡、欣賞層次和社會地位相差彷彿。

科幻迷又可以大致分為理智型和迷狂型兩種。理智型愛好者“進”得去,“出”得來。他們把科幻當成一個普通的社會文化娛樂專案來接受。從中陶冶性情,增加知識,獲得閱讀快感。迷狂型則是“進”得去,“出”不來。他們的視野高度集中於科幻,對周圍世界充耳不聞。由於這種近乎於催眠的狀態,他們對科幻本身擁有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有的認為透過科幻,能夠解決各種科學難題,有的認為透過科幻可以改造中國社會、提升人口素質等等。迷狂型科幻迷往往把相當多,甚至大部分精力投入科幻,卻又不從事創作研究等具體事業。以至於消耗精力過多。

迷狂型科幻迷大多年紀較小,處在學齡。他們進入社會後,發現真實的科學、真實的藝術和真實的世界完全不是象他們從前理解得那個樣,往往會形成逆反。對科幻本身深惡痛絕,與其他科幻迷不再來往,表現出心理創傷的跡象。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科幻出版物為了保持讀者的“消費忠誠度”,刻意製造一種迷狂的氣氛。而不是相反,客觀冷靜地評價科幻藝術。

迷狂型愛好者不僅科幻文藝有,其它型別文藝無不具有。筆者當年在天津心理衛生專科醫院見習,便曾經接觸到一個高中生患者。他的“症狀”就是逃課,騎車尋找天津市各個租書點,租閱當時能夠找到的所有武俠小說。可以說,成癮現象是這類迷狂型愛好者的共同特點。

一種文藝型別,擁有“痴迷者”絕不是一件好事。痴迷者的藝術欣賞水平有限,更多是把它當成精神寄託。痴迷者的痴迷行為肯定會引發親朋好友的反感,同時給這個文藝型別帶來負面影響。在社會大眾當中,存在著許多對科幻的批評,多來自於這種直觀的反感。看到自己的孩子沉迷於科幻小說不能自撥。哪個家長會支援呢?

切莫因為一點點發行量而鼓勵這種行為。筆者因為長期從事科幻評論工作,經常會有一些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小學生把科幻習作寄給我,請我“指點”,或者找人發表。我總是回答說,你應該先爭取考上大學,那樣更有利於你從事科幻事業。

第二節:科幻社團

科幻迷鬆散地分佈在社會各個角落。其中一部分人組織科幻社團,形成較為自覺的組織機構。這方面,以大學科幻社團為典型。大學生比中學生擁有更多地活動能力、社會資源。另一方面,他們又比成人科幻迷容易集中,再加上,在大學中組織社團活動手續簡便,所以,大學科幻社團成為當今科幻社團的主力,甚至已經存在著非正式的中國高校科幻同盟。在這些科幻社團裡,天津大學、武漢大學的科幻社團都活動了數年,形成傳統。

目前,科幻社團最大的問題,是成立時大家很有熱情,成立後卻不知道做什麼。因為沒有活動,再加上發起人個人生活與工作的變化,許多這類社團一年半載後就消失了。

以筆者所見,科幻社團可以作以下幾項實際工作。一是組織作品研討,將有關結果反饋給作家和出版社。這是科幻社團對科幻事業最直接的貢獻。作家和出版社本身便很需要這類反饋。科幻社團可以將這類意見集中起來,這比作家與出版社單獨去收集,要有效率得多。

二是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