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到“姑登門”求援。瞧見潘發總隊長倚著大樹向水田裡的鬼子射擊,身邊也沒剩幾個人,他問:“發啊,人都跑上山了沒有?”
潘發朝山坡望了望,說:“還沒有,你再去抵擋一下。”
潘比嘆了口氣、帶著哭腔說:“媽也,老子今天活不出來了”,拎起獵叉、又帶著夥伴們跑了回去……
隨後,潘比和他的小隊,十一個人全部戰死在了“惰底門”。
日本鬼子終於追上了山坡。而這時,石板寨的村民已經鑽進了“梨洞”。
鬼子追到洞口,佔領了外面的“亮洞”,村民們就往“黑洞”裡面躲。
“梨洞”是一個天然的石灰岩溶洞。洞外有一些野生的梨樹,洞口附近寬敞高大、光線也比較好,所以被稱為“亮洞”;在“亮洞”的底部有個小洞口,再往裡走,溶洞就變得狹窄潮溼、曲折幽長,伸手不見五指,因此被稱為“黑洞”。
“梨洞”是水族人傳統的避難所,村民們對“黑洞”的環境很熟悉,可日本人卻對黑漆漆的溶洞十分害怕。幾個鬼子在洞口邊上探頭探腦、有點拿不定主意,這時候,潘秀輝從裡面給了他們一炮。
溶洞的外面看不清裡面,而裡面的人看外面卻很容易。潘秀輝把“青岡炮”架在黑洞裡,處於“亮洞”位置的鬼子根本就看不見。敵人正準備鑽進小洞口,“轟隆”一聲、土炮響了,鐵砂子把小鬼子掀翻在地,爆炸發出的巨響震得洞裡的鐘乳石“噼裡啪啦”往下掉,日本人以為洞子要塌了,嚇得連“亮洞”也不敢呆,拖著被打死和打傷的同夥、連滾帶爬的逃到外面去了。
潘發和潘曉沒能進入“梨洞”。
他倆為了掩護村民,被鬼子阻斷了進洞的退路,只好躲在田埂邊的荊棘叢中。在貴州,有很多野生植物是終年常綠的,大一點的灌木叢,埋伏几個人不成問題。
隱蔽的位置很安全,不會被敵人發現。可兩個人看見鬼子進了山上的洞口,又聽見洞子裡傳出土炮的聲音,難免有些擔心,於是就離開了藏身之所,向山坡上摸去。
潘曉穿著一件長袍式樣的棉衣,爬來爬去的很不方便,潘發說:“你把棉衣脫了嘛”,潘曉就把袍子脫下、搭在肩頭。
這時候,洞子裡走出了一夥日本兵,前面的三個人還挑著臘肉,這大概是村民們放在“亮洞”裡的食物,被鬼子們搶來了。
潘曉問:“發,整不整?”潘發說:“整!”於是就開槍。
兩聲槍響,有個鬼子倒下去,不知是被打死了還是打傷了。其他鬼子紛紛向潘發和潘曉藏身的大石頭射擊,兩個小夥趕緊溜下山坡、跳過山澗,鑽到樹林子裡去了。
好不容易擺脫了敵人,潘發問潘曉:“你被打中了沒有?”
潘曉說:“好像打中了,又好像沒有打中。”
全身上下檢查一遍,發現搭在肩頭的棉襖被打穿了一個洞,兩人都說:“好玄呀,好玄。”
在樹林裡又遇見了兩個人,潘命和潘讓。他倆也是由於退路被阻斷而躲在這裡的。
潘讓扛著一杆三八大蓋,這本來是潘秀輝的武器,因為子彈打光了,就叫潘讓幫忙拿著。這雖然只是個做樣子的東西,但潘讓還是覺得扛在自己肩上十分神氣。
潘發總隊長白了他一眼,說:“把槍交給潘命,你連獵叉都不敢用,扛大槍做什麼?”他還記得潘讓在雞賈河邊的窩囊表現,對這小子的膽量很是瞧不起。
潘讓只好把手裡的新式洋槍遞給潘命,委屈得差點哭起來。
天色漸漸暗了,石板寨裡傳出了殺豬宰牛的聲音,鬼子們正在洗劫百姓的糧食和牲畜,肆無忌憚地毀壞著村莊。
日軍把兵力分成了兩個部分,大隊人馬在寨子的民房裡住宿,小部分人在山坡上紮營、擔任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