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9部分

“……”

“先生可知關城外朝廷堡、寨有多少?火炮、火銃有幾何?”

“……”

在吳世恭的一番問話以後,他也知道了敵我雙方的一些情況。雖然常秋作為一名民間的掌櫃所知不多,但他所知的一些確實給吳世恭幫助甚多。有一些東西甚至都涉及到了軍事機密,而這些在汝寧是絕對不會讓外界所知的,所以常秋的這些回答讓吳世恭都有些吃驚。

把關心的問題問完以後,吳世恭裝作很隨意地問道:“多謝先生相助!先生所說可幫了本官大忙了。不過本官有些疑問。聽先生的口音應該不是遼東人吧!先生又怎麼知道這麼多遼東風土人情?”

可那常秋根本沒在意吳世恭的試探,他爽快地答道:“小的確實不是遼東人士,家鄉是山西平遙。小的幼時學業無成,成年以後只能在族中經商餬口。小的到遼東已經二十餘年,僥倖在此地主持也有七、八年,跟著商隊出關也有幾十次,所以對關裡關外還算是熟悉。”

這話就讓吳世恭更奇怪了。從萬曆年至今,明清之間的作戰已經超過了二十年,難道在戰鬥最前線的遼東,雙方一直就沒中斷做生意?

於是吳世恭就問道:“難道這些年常先生都在與韃子做生意。難道不怕朝廷查?”

那常秋不以為然地笑了笑,接著小聲地笑道:“那關內的皮貨、東珠和人參哪裡來?這關城內遍地的商行又做什麼生意?當然,小的這些商人絕不會與建奴有干係,都是與蒙古的一些部落來往,絕不敢違反朝廷的規矩。”說完以後。常秋向吳世恭露出一個表示“你懂的!”的神秘微笑。

吳世恭心照不宣地回笑了一下,明白了常秋的意思。出關的商隊根本就不知道去向。誰知道他們是去往滿清還是蒙古?再說。在遼東的蒙古部落也都是滿清的附庸,所以和蒙古做生意就是與滿清做生意,這兩者根本沒什麼區別。

可是明白以後,吳世恭就更加驚訝了,他與常秋是首次見面,應該是交淺言淺。可常秋卻像是老朋友一樣毫不隱瞞,好像一點兒也不怕吳世恭是位“正直”和“堅持原則”的朝廷官員。更不怕吳世恭會當場翻臉。

而趁著吳世恭不注意,常秋偷偷地低眼打量了一下吳世恭的臉色。發現吳世恭是神色自若,他才暗自放下了心。

作為一名在遼東獨掌大盤的商行掌櫃。作為一名能夠把關係伸到遼東高層官員,會把自己的宅院借給總兵的地方商人,常秋說的每句話肯定是有用意的,他絕對不會在與吳世恭的第一次交談中胡說八道的。

之所以如此,常秋就是要試探吳世恭對此種違禁的關內外生意的態度,想要進一步拉攏與吳世恭的關係。

雖然知道常秋的熱情有些過分,但吳世恭也不會費什麼氣力去猜測,常秋到底動的是什麼心機?畢竟他倆的地位相差得也太懸殊了一些,吳世恭根本不可能被常秋所左右。

於是吳世恭就接著問道:“本官在這裡就先謝過常先生。常先生所言,很多都是軍中事務,外人並不能所知。而常先生能坦誠相告,足見常先生是位遼東通啊!

其實吳世恭是在婉轉地問:常秋是怎麼知道這麼多的軍中機密的。

沒想到常秋依然毫不在意地擺手道:“大帥過譽了。關外是蠻荒之地,行商的商隊總會宿營在軍堡中,知曉這些並不出奇。而且小的告知大帥的,在關城內也並不是秘密,大帥只要派人在城內打聽,完全就可知曉,小的無非是先行告知一二罷了。”

今天的吳世恭驚訝的次數太多了,所以聽了這話之後也有些麻木。如果按照常秋的說法,這些軍中的機密已經在民間廣為流傳,那明軍這方還有什麼機密可言呢?滿清那裡只要派來幾名密探,根本就不需要冒險到軍中探察,就可從民間瞭解到明軍的一切,那麼明軍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