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孩子他爹,你說,我們要不要把孫女送縣學裡去?還有咱們家三個孫子;沒道理正寧一家能供三個讀書人,我們家一個都供不起的。”族長夫人心思活絡。
族長搖頭,“先讓他們去私塾啟蒙,讀的好的我再出面和正寧說說;想想辦法把人塞進縣學,女子書院問題不大,只看咱們兩個丫頭是不是讀書的料子了。”
“你說的對,是我想岔了;當初正寧家為了讓正寧在外面好好求學,填進去不少錢,好在正寧爭取,考了個秀才回來。我們家的家底不算厚實,如今有正寧出面啟蒙兜底,只要是讀書的料子,我們送去縣學也放心。”肖正寧家是賭,賭肖正寧是個有出息的。
他們賭對了。
沒繼續往上考又怎麼了,沒繼續考人家也在縣學做先生;他們家這情況,若是五個都能讀,他們砸鍋賣鐵要要供。若是有那不是讀書的料子,沒必要花冤枉錢。
省下的錢供會讀書,能讀書的子孫不好嗎?
這樣想法,從長遠來看是對的;對不讀書的人來說不公平,可世上哪兒來的絕對公平?
回到家的肖正寧把私塾裡的事兒跟爹孃一說,談了談自己的想法。
“爹,我打算送康康去私塾啟蒙班給啟蒙的孩童講課,由我在旁邊看著,想來大家不會有意見。”肖正寧又道:“我這輩子就這樣了,康康和平平、三丫不是;康康再過兩年可以考學了,現在去私塾講學,一是為了讓他積攢下名聲,二是為了讓他再次鞏固以前學的知識點。”
溫故而知新不是說說而已。
“你有想法是好的,跟族長他們商量過嗎?”肖老爺子顧慮著族中和里長。
“我會抽時間和他們說一說,我也只是先和您說一聲;什麼時候讓康康去,我得思慮一番。”讓一個十歲出頭的小兒去啟蒙,必定無法順利進行;不說族長和里正怎麼想的,來啟蒙的人就願意嗎?
考慮到重重阻礙,反而讓肖正寧更加堅定了想法;兒子有天賦,早早積攢下名聲,於他往後的考學有好處。甚至更進一步,往京城考,那也是需要好名聲和底氣的。
肖正寧沒將決定和兒女們說,連妻子都沒告知;次日他先給私塾裡來啟蒙的孩童講了學,這才去找族長,說明來意後,族長並不覺得奇怪。
人家父親願意給兒子鋪路,這有什麼可奇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