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安撫精神力暴動,想來能更快的引起聯邦高層的注意力,還有主腦。
樂呵呵的跑去準備直播事宜,首先要有個蒲團,身邊要寫個禪字橫幅;香爐、香也要,在艱難的環境,也要儘量做到有氛圍感。
通天教主看的莫名,不就誦個經嘛,用得著準備這麼細緻?
“小嫿兒,誦經這麼多講究?”
“也不是。”明嫿搖頭,繼而和他老人家講起了在現代見識過的誦經流程,“這麼做是為了讓人心生恭敬,要認真論起來,並沒有這麼多講究,隨意隨時都行;這些規矩,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讓學佛學道之人內心依照這些規矩中的含義修行。”
並不是約束。
她想起現代很多學佛人,似乎走入了誤區;用種種規矩約束自身,那是真的約束,身心的約束。規矩只是讓人能依照此法修行,內心清淨,則萬物靜。
很多人說,誦經持咒前,抄經前最好洗個澡;這麼說,對,也不對。
沒有條件的人如何做到洗澡?
心乾淨,比什麼都重要。
“那你這麼做,將來不會讓人依照你這些規矩流程繼續走下去嗎?”通天教主很不解,既知曉其中會讓人走上歧途,為何不避免呢。
明嫿慢慢解釋,“規矩流程有則有,無則無;關鍵是讓修之人心生恭敬、敬畏,從而發自內心的去尊重一個信仰。若是連這些都沒有,也沒辦法明確的告知學修之人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來修,也不知該用什麼心態來對待自己的信仰。”
“弟子在別的世界學到了一句話,各自因果各自了,各自修行各自好;依我之見,各自因果是指眾生每個人身上的因果業力,需要各自去了解。想不通,解不開,旁人如何勸都有可能不入心,反而會對勸說之人心生厭倦,因此才說各自因果各自了。”
“各自修行各自了就更好理解了,修行到多少,頓悟了多少,那都是修行本心所得;不修行如何知曉得到過多少呢?”
其實現代也有一句話,人生是一場修行。
很多人誤以為,人生的生活就是一場修行;這話對,也不對。
什麼是修行?修正自己的心和言行,依照老祖宗的智慧修正自身;不對的就要改,而非去抬槓,不對也是對。那是對自己的一種強烈暗示,久而久之,即便不對也覺得對。
這樣的人也會很惹人厭煩。
與己不利,對他人不夠友好。
這裡說的也並非讓人聖母,畢竟,不論是哪一種信仰中,真正走進信仰裡的人都明白;有慈悲心,也要有金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