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講學。心灰意冷之下,他便回到了家鄉,現在的京城郊外;行止書院這座書院便是苗從山以前的家園。
他一開始只是開了私塾,教導山下的學子們讀書習字;以此換取裹腹之物,他因材施教,教匯出了好幾個人才。因此小有名氣,隨後,聞名而來求學之人漸漸多了起來。
他收取的束脩不是很貴,半年才收半兩銀錢;家中稍微寬裕一些的人家都願意送孩子來,關鍵是他教導有方啊!凡是從他手裡出去的孩子,個個都是人才。
越來越多的人來求學,私塾已經容不下那麼多人;他開始湊錢買下週圍的土地,修建了越來越多的園舍,短短十年便小有規模。之後的幾十年,直至天下太平,國家初立,他的書院在當地名聲遠播。
皇室知道了書院的存在,當時的皇帝親自拜訪了苗從山;本想許以官職,被苗從山拒絕,他一心一意的經營著書院。到他死時,書院在當時盛極一時,他去世之後皇帝也來參加了他的葬禮。
行止書院的地位由此奠定,在隨後百年內,周圍有興起的書院;卻無一家能與之爭鋒,預設行止書院是龍頭。
在近百年中,行至書院才慢慢與其他書院齊名。
明嫿抬頭望著牌匾,由心而發的佩服,“苗院長真是一位大儒。”
“感念苗院長的人不少,可是,已經有許多人忘記了當時的苗院長為國家做出了多少貢獻。”徐首輔嘆息不止,“當時的國家,有一半的官員是苗院長教出來的,那些官員有能力或沒有能力者皆是清正廉明的清官。”
與當下,貪官汙吏眾多的朝代不一樣啊!
說是一人開創了一個盛世也不為過。
“行止書院的學生們會銘記苗院長的。”明嫿開了口,她做不到苗院長那般,只希望入朝為官之後能扼制貪官汙吏;她雖然明白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卻也更明白,小貪一點可以容忍,大貪不可原諒。
他們貪汙的是民脂民膏,百姓交稅,最終是要用到百姓身上的;多少能還到百姓們身上?多是進了貪官的私庫。
“是啊!學生們終究會銘記歷任院長的功績。”徐首輔心中還是忍不住嘆息,苗院長去後,行止書院的教學方針被一改再改;為了適應時間流轉,教育方針和理念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動。
季瑾、崔長河,徐家四個孫子沒多大感觸;只從別人口中聽說過,無法產生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