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你讓我走去哪裡?”
慕容冷芸道:“風之來處,雲之起處,哪兒不能去?只要沒有我在的地方,你都可以去。我在的地方,你都不許來就是了。”
象帝先一愣,道:“你不在的地方,我去幹什麼?你在的地方,才是我該去的地方啊!”
慕容冷芸道:“風會來,也會去,連風都有聚散,何況是人呢?難道你還想跟著我一輩子嗎?就算是一輩子,你我也終有生離死別的一天。到時候,還不是一樣要散,與其如此,不如早散。”
象帝先道:“你不是說,我們修行就是為了修成長生不死嗎?那我們都長生不死,不就不用散了嗎?”
慕容冷芸道:“修行人修行有成,雖然可得長壽,但至今留形最久者也不過五百歲,這是天地之數,即便是忘情天修到了脫天境也是如此。所以歷代忘情天都是執掌三百年,然後入化於天地之間,稱羽化飛昇。到底是去了仙界,還是如道門所謂的投舍重生,或者如佛門所謂轉世輪迴,那就是我們不知道的了。修行求長生不死,但有誰做到了呢?”(未完待續。)
第三十五章 知聚散
人之壽元在其出生之時便已有天數,天數的意思並不是有一個老天爺來決定你能活多久,所謂天數,更接近的表達可能是一句陸正在《萬物》書中讀到的一句,‘物生而有數’,萬物在被天地造化所生的時候,已經決定了許多東西,壽元也是其中之一。比如一隻螞蟻能活多久,一隻蟬能活多久,一個人又能活多久,而不同的人能活多久,天生已是不同。
也許有的人會覺得很不滿,那這天地造化實在是太不公平了!為了什麼給有的人一個能活百歲的肉身,而自己卻只能活到五十歲。為什麼有的人生來身強體健,而自己的卻是一副先天的病體,可能掙扎兩年就得無可奈何的去死。
但不管再是如何的憤懣,這就是天數,再多的抱怨也是無濟於事,因為這便是造化不全之處。其實還有一點,除了天數之外,天地之間尚存有變數。所謂變數,就是一切都有改變之可能。比如一隻蟬出生之後,經過生長成形,能活幾十天,但是卻因為其叫聲惱人,被人從樹上找到抓下來踩死,那就根本活不到它的天數。這就是變數。
一隻蟬尚且如此,更何況於人?人在一生之中,遭遇種種身心的創傷,都會損害形神,自然減少壽元,但恰恰又在這種身心創傷之中,也不斷刺激著形神受到錘鍊變得強大,可能還會突破天數之限,活得更久。
而人在人身上還有另外一種最大的變數,那就是修行。修行人到了知身境,便可得此身之形壽知之極,意思是到了知身之境,不會因為肉身自發的問題而死,能夠得享天數而盡,甚至超越天數。修行界的說法的是,要問能活多久,先到知身境再說。
而隨著修行漸漸深入。到了知心境,神識外感天地,神氣內斂封固,便能突破肉身之限。修行人就可以增加壽元,至於增壽多少,每個修行人都不同,並無一定之數。
此後修行人的壽元會隨著修行境界的突破漸有所增,其中並無任何絕對之數。道門修行本就為了長生而不死。因此也有許多修行人專門修煉一些增加壽元的功法,或者煉製服用增加壽元的丹藥。壽元的增加,一來可以得享天地有生之趣,二來也是讓修行人有了更多的時間去體悟和修行大道,獲得真正的長生之道。
因此,可以說並沒有人知道修行人究竟可以活多久,而慕容冷芸所謂的留形最久五百歲,也是修行界可知的在世最久的一位修行人,但是不是有比五百歲活得更久的修行人呢?這就不好說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許多妖物的形壽之命。遠遠超過了修行人,據說有些妖物可以活過幾千歲,還只是剛剛開始罷了。
不過修行人要求的乃是大道,並不是活得久。因為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