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煤的控制在五萬人,運送的控制在三萬。
鍊鋼廠如今正在全力實驗高碳鋼的做法,所以並沒有大規模生產。
只有原來工部過來的冶鐵匠人們開著幾個爐子在鑄造農具。
鑄造好之後轉移到鋼鐵加工坊進行打磨,人數不多,只有五千人左右。
另外紡織作坊人最多,有足足十萬女工,都是匠戶家的婦人。
主要是效率比較低,朱翊鈞從元代的《王禎農書》中找到一種三十二紗錠紡紗機,如今正在交給傢俱作坊那邊加緊製作。
礦鹽也已經成功的製作出第一批,月產足足兩萬石。
現在整個鹽課司都裁撤了,原來各地煮鹽的鹽戶們也按照自己的意願自行選擇,願意種地的就分給土地。
願意繼續煮鹽的就過來工坊這邊煮鹽,或者幫忙運送鹽礦,招募的民工足足四萬人,上千口大鍋同時開工日夜不停,三班倒。
鹽課司原來的都轉運鹽使和留守司指揮同知宣慰使都被調配到其他部門,算是徹底轉業。
作坊東面的空地建造了許多長十米,寬十米的聯排房子,密密麻麻的一眼看不過來。
這些都是給這些匠戶們住的,當然如果家裡人口多那可以分兩間,甚至三間。
這些匠戶這輩子是不可能出去種地了,反正地方夠大,朱翊鈞也沒有小氣,撥出五十萬兩來建造這些房子。
沒辦法,有錢,開心,我樂意!
水泥砂漿一注模就行,方便快捷,樑柱,椽子甚至瓦片都是水泥做出來的。
這些房子裡面很是簡陋,可是比他們住了半輩子的棚子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冬暖夏涼的。
朱翊鈞還讓人挖了五百個巨型旱廁,男女分開,要求上茅房必須去這些地方。
全國各地的商戶們也都紛紛聚攏在官員後面,下了高達一億八千萬兩白銀的訂單。
雖然這樣做有官商勾結的嫌疑,但是他們能夠勾結什麼呢?而且以民間白銀儲量來看,這第一次僅僅只是開胃小菜罷了。
在商品即將全面開花的時期,商戶們削尖腦袋的跟官員們下訂單,這其中的受賄之類的朱翊鈞根本不在乎,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也不怕當地官員不受理這些商戶,天下官員那麼多找誰不是找。
而且他們受賄的金額和三分利比起來那真是少了。
好好搞可以拿錢,受賄還容易被捅上去毛都撈不到,這些地方官員自然是知道其中厲害。
並且朱翊鈞完全不擔心各地商人會惡意抬價,關鍵物品都由國家售賣,其他那些商品太貴的話根本沒人買。
大不了去隔壁縣買啊,左右也不過幾天的事,又不是不要不行。
安南,朝鮮,寮國,緬甸,吐魯番,烏斯藏,還有幾個小國家也是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