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被關在偏殿繪圖的幾個人終於被放出來了。
還別說董其昌不愧是名家,畫個地圖都這麼好看,滿滿的水墨風,拿到後世估計得賣出天價。
潘季馴和屠本畯也是開心的很,如此宏偉詳盡的地圖可是世上獨一份了。
他們一共繪製了世界地圖、大明詳圖、大明水紋圖、大明地勢圖,每一幅都是長五米寬三米,每樣做了兩份。
其中一份被朱翊鈞捲起來收藏在內帑裡面,另外的幾幅拿出來掛在了暖閣。
“你們幾人功不可沒,每人再賞賜白銀千兩,不過以後不允許再私下繪製。”
朱翊鈞看著牆上的地圖開心不已“潘季馴,朕讓你找的泥塑藝人你找了沒?”
“回陛下,臣已經找到六個民間知名度最高的泥塑師傅,現在就在學院內為學員們捏製黃河沿岸地形。”
“不錯,挑兩個手藝最好身家清白的,讓他們幫朕把大明地圖捏出來。
大一點沒關係,速度慢也是小問題,但是一定要準。
去給他們在御馬監的牧場找個地方搭一個大棚子,每一個行省做一個盤,最後拼接起來。
材料讓他們自己選,用水泥或者黃泥都行,賞錢給足了,讓他們好好幹。”
“諾”
“回去休息吧!”朱翊鈞擺擺手讓他們退下,自己拿著馮保的拂塵杆在地圖上面點來點去。
第二天天氣非常好,朱翊鈞帶著朝臣前往御花園的大棚去了,玉米鬍子已經焦黑,辣椒也已經紅的油亮油亮的。
浩浩蕩蕩的幾百人到了御花園那個五彩斑斕的大棚前面,農科院的幾位老農民早就抬著鐮刀竹筐在大棚前等候了。
這幾個老農民可是寶貝啊,這是戶部司農司的退休老官員,一輩子都在培育新的糧種,以優配優。
對於各種農作物的生長環境、生長特性、季節性、產量產地等等都有充足的瞭解。
當他們被招過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這兩種作物重新鬆土種植。
澆水之類也是親手完成的不允許任何人插手皇帝都不行,說什麼術業有專攻云云。
雙方見禮之後,所有人跟著這幾個老農進入大棚裡。
幾位老農謝絕了旁人的幫忙,這區區三畝玉米怎麼可能難得住他們,一人揹著一個竹筐,手中拿著一根竹片。
唰唰唰的聲音響起只見一個個金黃的玉米棒子被他們剝了外衣收進筐中......
那些大臣們好奇的在周邊看著他們收穫,其中一個叫王隨安的老農開口:“諸位大人,你們要是真的閒得慌就去摘辣椒去,下官還得收玉米呢!”
“是是是,您老來,咱們摘辣椒去!”這老頭雖然以前的官位不高,可他年紀大啊,快六十五了。
明朝這個時期你對官員不敬估計頂多打幾板子,要是對長者不敬傳出去會被人說的。
那些官員將頭轉向了另外一邊大約一畝左右的紅豔豔的辣椒,一個個挽起衣袖彎腰開始摘,旁邊有太監抬著筐來接。
朱翊鈞沒有擠進去,裡面熱的要死還不如外面舒坦,坐在凳子上喝著香茶悠哉悠哉的等著。
約莫過了一個時辰,所有的收穫已經擺在外面了,王國光招呼幾個小吏抬著新制作出來的板秤過來計數。
“玉米,三畝共產十六石,摺合畝產五石三。辣椒一畝,產量共計二十石。”
小吏的聲音有些激動,這兩種作物可是全新的,特別是第一種比水稻小麥還要多了將近一倍。
“恭賀吾皇!”大臣們不顧身上的汗水向著朱翊鈞拜道。
朱翊鈞起身笑呵呵的說道:“不要覺得這就很多了,這些和土豆甘薯沒辦法比。
不過玉米更為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