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儘管熊廷弼並沒有表現出急切東進的跡象,但李琪也不是笨蛋,只要他守住這彭澤一地,就等於拖住了熊廷弼手中這十數萬大軍,使其不得與新軍主力一同圍攻南京,這個策略及其有效,而李琪也做到了這一點,並且還迫使南征主帥袁崇煥改變原來的進兵策略,從這一點上看,李琪雖不算驚世奇才那樣的名將,但至少也是一個合格將領,能坐上京營提督這個位置上的將領即便有魏忠賢這樣的權閹推薦,本身能力不夠也是不行的,天啟帝再怎麼信任魏忠賢也總會考慮一下自己本身的安 全。
而在調整南征策略之後,李琪堅守彭澤牽制熊廷弼十數萬大軍的策略沒有了效果,熊廷弼也安定心來做攻陷彭澤的準備,把賀人龍調回,另派一員副將繼續掃蕩江西境內剩餘的府縣,火炮、雲梯、攻城車、還有火箭等等攻城利器不斷的運送到彭澤城下,這些將決定彭澤城內數十萬軍民的命運。
彭澤一戰最大的收穫就是實戰檢驗了火炮集團攻擊在攻城戰上運動的巨大的威力,獲得此戰爭利器的熊廷弼如同摧枯拉朽一般摧毀了李琪苦心孤詣搞出來城防系統,同時他也在心裡埋怨朱影龍這個皇帝女婿,要是他早一點調集這麼多火炮給他,彭澤早就被攻破了,何須等到戰略調整之後再費力氣,傷亡也少了許多,要知道他這一路打的最辛苦,敵我傷亡也是最大的,彭澤一戰,最後清理傷亡,己方傷亡兩萬多一點,李琪部下七萬人死傷過半,俘虜整編後,能戰者僅有兩萬人,百姓傷亡就更難統計了,必須等江西平定之後才有確切的數字。
李琪戰死,從其住處搜出數份沒有燒燬的信件,署名居然是偽明太后許蓉蓉身邊最信任的太監大總管韓贊周的名字,熊廷弼意識到這裡面一定不同尋常的關係,連同報捷奏摺一同用八百里快馬送至揚州行宮。
第二十卷:變法自強之第三章:杭州大捷(四)
的南京城,朝堂之上一片沉默,見識了魏忠賢的冷血 人敢站出來說話,魏忠賢絕對是死戰到底的,因為他心裡清楚,拼死一戰尚有一線生機,投降和媾合唯有死路一條,魏忠賢以他冷血無情的手段統一了南京城內臣民的意見,但先是鄭芝龍的勤王大軍全軍覆滅,鄭芝龍本人身敗被浮,再就是江西李琪也打的打敗,也成了第二個鄭芝 龍,結局更悲慘,身死魂消,南京以西就剩下靈璧候湯世隆、副將徐孔基麾下五萬衛所軍,在馬鞍山以西的採石、當塗、蕪湖等十來個沿江重要城鎮佈防,由於兵力有限,又沒有強勢的水師資源,朱影龍的水師可以無限制的在南岸登陸,致使湯世隆手中那麼一點兵力不夠使喚,而且還佈置的極為分散,更加容易被人各個擊破,背後的幾個府縣幾乎是完全真空,湯世隆接到李琪戰敗的訊息,不等請示南京朝廷,下令手下兵馬棄守太平府以西的城鎮,收縮兵力,學李琪的戰略,在馬鞍山以西採石、當塗一線佈防。//
朝堂之上爭論不休的是要不要給湯世隆派出援軍,閹黨麾下崔呈秀為首的一派主張派出援軍,湯世隆只有五萬人,定然不是熊廷弼收縮整編,留守一部分後盡十萬大軍的對手,而且湯世隆再敗,北朝大軍定然迅速圍困南京,到時候連戰略性的撤退的機會都沒有,除非在南京城下打贏北朝的大軍,但接連兩次大敗之後,崔呈秀等人對南京保衛戰的能夠打贏的信念已經動搖了,所以他們主張留下一條隨時撤出南京的後 路,而且只要湯世隆攔住了熊廷弼的大軍,北朝不能夠合圍南京。時間拖地愈久對己方愈有利,另外一派以魏忠賢的親信太監李朝欽為首,他們這些人主要以宦官為主,極力主張堅守南京城,上次分出五萬兵馬給俞光傑,五萬兵馬在龍潭全軍覆滅,北朝軍隊已經逼近南京,雖然在鐘山附近打了幾仗,雙方互有傷亡,暫時維持對峙的局面。但此刻若是再分出南京城內的兵馬,就是減弱守城的力量,為了自己性命攸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