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鐵調查部是日本最早進入華北地區的國策會社和對中國華北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的主力軍月,滿鐵製定了《華北經濟工作調查要項》和《設定華北經濟工作調查機關案》,其經濟調查會在天津、青島設分會,在北平、張家口、山海關、太原、濟南、煙臺等地設有事務所,開始進行華北經濟調查,其中包括對礦產資源及生產狀況的調查。半年後,他們得出37個調查報告月起,滿鐵又開始大規模社會經濟調查,為日軍掠奪華北經濟提供情報。
在國民黨妥協政策下成立的冀察政務委員會,曾大力提倡與日本“經濟提攜”,以至七七事變前的兩三年間,來華北考察的日本經濟代表團越來越頻繁。而日本也藉助滿鐵分支興中公司之手,預先控制了華北地區的交通、港口,對華北的礦產,日本則獲得了優先開採權。因此,“七七事變”以後,日本對華北經濟的全面掠奪和控制是一場由來已久的圖謀。
就煤炭來說,抗戰期間,日本在華北地區控制的規模較大的煤礦有石家莊附近的井陘煤礦、山東的棗莊煤礦,北邊則有開灤煤礦,往西比較大的則是山西的陽泉煤礦。開灤煤礦和北京的門頭溝煤礦相似,本來都是中英合資(控制在英國人手中),但因日本人控制了港口和運煤鐵路線,使英國也不得不按日本人的計劃來組織生產。陽泉煤礦雖然規模較大,但因臨近兩個八路軍根據地,遊擊活動頻繁,生產組織並不順利。另外還有大同煤礦,當時日本人探明的儲量是170億噸,是當時中國探明儲量最大的煤礦。日本人有計劃稱,該煤礦即便開足馬力,按年產煤300萬噸計算,也可以開採52年。為此,日本人計劃分段修築塘沽至大同的鐵路線(同塘鐵路),該鐵路在北京地區大致相當於解放後修築的豐沙鐵路一線。
日本人對大同煤礦的掠奪很早就開始了早在日本信義洋行就曾夥同當地窯主企圖強佔高山煤窯,結果被當地政府和中國外交部門聯合驅逐。此後,日本人又曾多次在大同地區組建人員私採或與買辦合辦煤礦,但大多均被制止或駁回日本曠業株式會社又派人秘密進入大同礦區調查煤炭,其對大同地區的煤炭資源早已是垂涎三尺了。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日本帝國主義以滿鐵等特務組織的名義加緊了對京西煤炭的勘察。“調查物件包括礦區的眾多村鎮和煤礦、煤窯,以及北平、天津兩地的煤炭市場。年末,日本調查隊彙編鉛印的“極密”檔案《北平西山煤田調查資料》出爐。
在“七七事變”以前,日本人對中國煤炭資源的掠奪,大多是以‘投資’的名義,經過了一定的‘批准’手續進行的。而抗戰爆發後,則是名目張膽的武力強佔。比如川南煤礦、利豐煤礦都是,他們還武力開發了大臺煤礦和萬盛煤礦。
日軍對大同及其他煤炭開採公司實行煤礦軍事管理,在礦區駐紮了兩個中隊的憲兵,要知道憲兵的戰鬥力可不是一般的日本士兵所能企及的,能拿出兩個中隊的憲兵足以證明日軍對這裡的重視。同時日軍佔領大同煤礦後,便修建了大量軍事設施,包括碉堡、礦警所、礦區圍牆和日本職員及中國高階職員住房等,其中僅炮樓就修建了在高山、南郊區等煤礦,日軍駐紮了數量不等的礦井部隊,修起了大小不一的炮樓。礦區地面碉堡林立,戒備森嚴,在井下,日本人也隨時監視工人的舉動。
除此之外,那些各大煤礦的所有者也不甘落後,為了最大限度的壓榨中國礦工,日本的株式會社都足見其各自的保安隊伍,而這些保安隊伍都是從東京、仙台、橫濱等地招募來的浪人等無業遊民。
在大同的各大煤礦的四周都拉著電網,而礦工們在井下也要受到監視,煤礦井區還設有專門管井下的日本鬼子。井下工人每個班都有兩個鬼子監視,他們手裡拿著羊角小錘,看哪個工人不幹活,就用錘子打誰。日本兵及偽礦警們經常打罵工人,甚至隨便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