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對了,嗣昌呢,怎麼好幾日都沒見他的人了。&rdo;
&ldo;母后忘了,嗣昌回蓬萊了,大概還要半月有餘才能歸京。&rdo;
&ldo;瞧哀家這記性。&rdo;
楊太后拍了拍腦門,正要繼續跟朱慈燐閒聊時,王體乾突然進殿來說:&ldo;娘娘,陛下,施大人求見。&rdo;
&ldo;宣!&rdo;
施首輔是帶著厚厚的一堆摺子進入殿裡的。不管是楊太后也好,還是朱慈燐小皇帝也罷,一瞧施首輔這樣,便心中有些明瞭。
&ldo;可是陝西、山西兩地的災情又出現了變化!&rdo;楊太后一臉凝重的問。
&ldo;啟稟娘娘、陛下,陝西、山西兩地的災情的的確確出現了變化!&rdo;施首輔擦了一下額頭上的冷汗,顯得有些戰戰兢兢的說道。
楊太后不動聲色的接過摺子,翻閱起來,這越看臉色就越難看,看到最後,楊太后乾脆利落的將摺子傳遞給了朱慈燐,語氣不怎麼好的問。
&ldo;怎麼會突然出現瘟疫,而且規模如此大,且有像周邊縣城蔓延的趨勢?&rdo;
&ldo;回稟娘娘,據兩地巡撫相繼來報,前幾日突降暴雨,官府因為人手不夠,只能兼顧各村落設的粥棚,所以未能及時發現患有瘟疫的病民,導致災民相繼感染、蔓延,以至於到了如今這步田地!&rdo;
&ldo;怕不止是這樣吧!&rdo;
楊太后本就聰慧,有著後世的見識,又執掌朝政這麼多年,哪裡不明白其中的彎彎繞繞。說人數不夠估計是真,但疏於防範也是真……
楊太后相信有廠衛明裡暗裡的監視,山西、陝西兩地巡撫在賑濟災民方面是不敢弄虛作假的,但其他方面,比如說熬煮湯藥給災民、防愈疾病,清潔衛生之類的工作,怕就很少做或根本沒有做。
這也算她的錯吧,只是少吩咐了幾句,手下那群酒囊飯袋就懶得凍腦子多想!楊太后嘲弄一笑,有鄙夷、更多的卻是無力……
這就是大明的官僚體系,聽話是聽話,但問題是,思維方面真的太僵化了!
&ldo;哀家不想再追究其他,現在哀家只想知道後續是怎麼處理的,別告訴哀家,陝西、山西兩地巡撫上了摺子後,就乾巴巴的杵在那、等待著中樞朝廷下發旨意!&rdo;
楊太后說的是真話,她懶得去陰謀論、去懶得猜測這次爆發的瘟疫是疏忽導致、還是某些人為了更大的功勞、故意放縱的結果。對於楊太后來說,目前最重要的是‐‐過程。
她只想知道陝西、山西兩地巡撫是怎麼處理瘟疫的,到底是對得起身上的朝服、主動出手,還是眼巴巴的等著中樞朝廷來想法子。
前一種,楊太后會很欣慰,但是後一種嘛,楊太后會很憤怒,說不定會讓陝西、山西兩地巡撫去菜市口走一遭,會讓他們闔家不分老幼、集體搬遷到教坊司住。
好在,陝西、山西兩地巡撫還是有點良知的,平時雖說也因為官場潛規則收了不少賄賂,稍微翫忽職守了一點,但瘟疫大面積爆發後,兩地巡撫一邊上書稟告此事,一邊果斷的搜羅兩地的大夫,讓大夫免費救治感染了瘟疫的百姓,並開預防、瘟疫的藥方、讓差役熬煮湯藥、令尚未感染瘟疫者免費服用!
楊太后聽了施首輔所說之事,欣慰之餘,不免也就將先前所想的陰謀論拋開。能主動做事就好,就算貪了一點,只要不貪稅收、而是收取商紳的孝敬銀子、楊太后也認了。
&ldo;既然兩地巡撫已經展開治療、防治瘟疫的工作,哀家也就放心了。&rdo;楊太后看下朱慈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