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流程從劇本開始,有的是原創,有的是改編,但無一例外但凡商業片會形成一刀切的制度,首先忌諱時長。超過90分鐘的基本不看,這就篩出去不少投稿。然後再看政治傾向性,對,好萊塢雖然最喜歡罵總統,但也必須遵循這一原則。
種族歧視的話題必須規避,這事兒很嚴重,女性歧視的也得規避。
所以你會看到很多大片裡,這個白人女主角必然是要有一個黑人上司和黃面板的好朋友,這已經成為了標配。而且對其他國家的文化表達,經常會是印象中的符號化,比如華夏就是永遠髒亂差,活脫脫上世紀70年代,軍官也一直是趾高氣揚的。
非洲一直是貧窮的,歐洲一直是文藝的,貴族的,日本一直是忍者和武士。
違反這些原則的劇本還要再刪掉,過了公司的稽核之後,約談編劇沒問題就可以立項了。大編劇可能有百萬美金的稿酬,小編劇最低甚至數千都有可能,一般都是在工會做了登記,即便投稿不成,倒是不擔心被剽竊創意。
美國人是將每一部電影當做一個公司來經營的,也就是每立項一部作品,就要註冊一家公司。
像《變形金剛》,版權來自於孩之寶玩具公司,那麼他們就佔大頭。這是熱門大ip,版權方比較強勢,因為註定會盈利,在這裡夢工廠連一半都分不到。
有些大導演和票房保證的演員也會在這家公司裡佔股,而且還是乾股。
正式開拍前,電影公司只會往賬戶裡存三分之一的錢,其他資金呢?找電影投資基金。有的是盲投,不挑劇本的,可以多佔股份,挑劇本的則是1比1的比例。
光融資這一項,就可能幾十家公司參與其內,要麼共同喝湯,要麼就一起吃屎。
投資畢竟有風險,賺得少了也比賠錢強啊。
如果你足夠有信心,自己也可以全投,但一部電影出去,就有可能導致公司其他資金鍊斷裂。
米高梅就是,一開始和吳宇森合作,《變臉》2。45億美金票房,《碟中諜2》5。45億美金票房,不斷重新整理華人導演的記錄,倒是狠狠爭了一口氣。
然後米高梅就投入1。2億拍攝《風語者》,票房僅3300萬美金,血本無歸差點破產,揹負著越來越多的債務只能選擇下嫁給索尼,而且還沒得挑。
強如哈維·韋恩斯坦,在米拉麥克斯混得風生水起,拿獎拿到手軟。但電影不賺錢,照樣被迪士尼給掃地出門,默默地建起了一家叫做“韋恩斯坦兄弟影業”的小公司。
夢工廠單獨投資1。26億美金押寶《逃出克。隆島》,最後血本無歸也成為了壓死駱駝的稻草,陳渤才得以趁虛而入。
好電影未必就大賣,反而一些不那麼好看的電影反而票房大豐收。
更看重盈利的電影公司當然是越來越保守,像那種擠在寫字樓一角,三年才能做一部電影的才會執著於藝術和創新,不斷挑戰自我。何況,好萊塢的製作流程中導演只管拍片,是沒有剪輯權的,就怕你太藝術化,畢竟電影票房取決與大眾,也只有像斯皮爾伯格、西科塞斯、卡梅隆這樣的大導有這樣的權力,李安都沒有這個資格。
而且好萊塢也不是沒爛片,甚至比國內還要多,但只有好看的大片才有資格在國內上映。每年分賬票房有名額限制,當然不可能給爛片機會了。
那這些爛片為什麼會被製作出來呢?直接斃掉不就好了嗎?原因也是有很多的。
其一,投資人有僥倖心理,想撈一把熱錢。電影公司有錢不收是傻蛋,反正成本出來了。
其二,製作者為了貪點製作費,本來也沒想著對觀眾負責,投資人又不為了賺錢,純粹為名,那麼坑就坑了。
其三,投資人和製作人集體暈菜,眼高手低結果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