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邁的縣令顫巍巍的說:“一切都會按照宋國律法,嚴懲這些刁民!有件事想要問一下先生,下官早已經上任50多年,按照慣例,可以辭官返鄉了,不知朝廷可否下調來此的新縣令上任?”
蘇糖眨了眨眼睛。
帝師嘆了口氣,也說不出什麼話來:“關於新的縣令,朝堂已經在分發了,你且稍安勿躁。”
縣令皺眉,拄著柺杖重重的砸在地上:“此地荒蕪又貧困,你們京城的人只管著顧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從來不肯花些錢來治理這些貧窮縣城,前些年倒是有一個書生,一片赤子之心,家族有些銀錢,主動幫助百姓鑿水開井,甚至還挖通了河道,眼看政績就做出來了,結果一到命令就把他調往了別處!另一個國子監的學生接管了縣城,到頭來,政績成了他的,那個人升官離開了此地,之後就再也沒有人敢做實事!!”
年邁的縣令有些憤怒:“你們這些朝堂上的大人物到底在做什麼?如此行為豈非君子所為?光會搶別人的政績,讓真正敢做實事的人都束手束腳,唯恐貴人們在行故事,導致此地多年沒有人敢來!我一個三十年前的縣令不得不站出來維持鄉間秩序,這位先生,能否給老夫一個答案!”
年邁老人的怒斥,讓帝師掩面而逃。
他無法回答什麼。
縱然當初的事情與他無關,但是面對如此掏心窩子的指責,他身為帝師,依然感覺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
回到馬車之上,青年情緒有些低沉。
蘇糖坐在他對面,將剛剛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
她嘆了口氣:“先生為何不回答那位縣令的話?”
帝師羞愧道:“因為我做不到,也無法承諾什麼,是國家的政策出了問題,還是我們這一批的學子,人品出了問題?在這件事情沒有解決之前,我無顏面對那位老大人。”
蘇糖嘆口氣:“先生是個君子。”
帝師閉上眼睛:“我平生最厭惡這種無能的書生,所以蘇糖,你知道現在我和陛下的所求到底為何?”
蘇糖聳了聳肩:“我還太小,你們的問題又太過沉重和深奧。”
帝師睜開雙眼看向她,溫和的說:“但是你終究有一天會長大,只要你不忘初心,願意跟著我們的政策共同努力,陛下看中你,並非是想讓你去針對他看不慣的官員,而是讓你能與我們共走一道,我們所求都是為了百姓,希望能真正解決面前的困境,讓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昌盛,蘇糖,這件事情並不艱難,但也不簡單。”
他繼續道:“貴族只看重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所以京城周圍的百姓生活的如魚得水,那是因為京城周圍都是他們的領地!但是更搖遠的村落,我們的國家太過遼闊,那些他們看不到的地方,根本就是無視的狀態!”
蘇糖認真聽著。
“並非說他們罪大惡極,國是國,家是家。貴族世家和皇帝的雙眼所看到的天下是不同的,我希望你長大之後看到的是整個天下的百姓,而不是自己眼前家族利益的得失,我希望你長大之後能成為一個好官,而不是另一個世家門閥!”
他問蘇糖:“你懂了嗎?”
蘇糖鄭重的回答:“先生所言,蘇糖已經明白了!我定不負先生重託!”
所以他其實一直在向蘇糖傳道!
只要蘇糖認同了他們的理念,從此之後,蘇糖就下不了這條船,要一條黑的走下去!
蘇糖並未拒絕,事實上她也無法拒絕什麼,因為她所看到的事實和真相,並非她想象中理想的國家。
書本上,到處都是樂土。
遠離京城之外的鄉鄰之間,百姓們穿不暖,吃不飽。
甚至在更遙遠的邊疆,蘇糖不知道自己還會遇見什麼,她慢慢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