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些高精尖技術人才了。
四合院一言堂的易中海就是這個代表,易中海作為八級鉗工,光憑每個月的工資就已經達到了104元的工資標準。
這可是60年代的104元,而且不算上工廠裡的基本福利,要知道這個年代割10斤肉,不過也就幾塊錢,甚至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結婚的預算也只不過就是幾十塊錢罷了。
但就是這幾十塊錢,已經能在農村把婚禮辦的風風光光了。
板凳,桌椅,暖水壺,搪瓷盆子,再加上扯上幾塊大紅布,對廣大農村地區而言,這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更多的甚至只是扯了一塊布,買一塊糖甜甜嘴。
由此可見,易中海拿104元工資標準在這個年代的細思極恐。
可以說只要易中海願意,憑藉著易中海八級鉗工的身份,願意給易中海養老的人那是大有人在。
畢竟攤上了易中海之後,光是易中海這麼鉅額的工資標準,再加上能夠透過易中海接觸更有能量的人。
說句不好聽的話,意中海要是願意招收義子的話,一大堆人趨之若鶩。
但是易中海卻淪落到了一個無人養老的地步,這就由此可見易中海自身問題了。
看看人家別的八級鉗工,哪一個不是廠裡面元老級別的人物,德高望重,甚至說壓根都不需要考慮養老問題。
這種層次的鉗工,一些縣裡面的廠房說不定一個都沒有,易中海作為八級鉗工自然是由廠裡面和街道都負責了。
而易中海一個八級鉗工,卻淪落到了無人贍養,只能依靠傻柱,所以易中海要麼是因為自己技術有水分,雖然頂著八級鉗工的身份,領著八級鉗工的工資,但是真實水準遠遠沒有八級鉗工那麼獨當一面。
要麼就是易中海確實是不會做人,太過於處心積慮,導致大家避之不及。
否則的話壓根就解釋不清楚,一個堂堂的八級鉗工,哪怕是漂洋過海到大洋彼岸都能混得舒舒服服的技術性人才,居然後來淪落到那種境地。
不說別的,哪怕是下崗,也不會下崗八級鉗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