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32頁

嫡子。

而在削藩戰事期間,鄭氏有成百上千子弟立下卓越戰功,此時已是左右龍雀軍的中堅力量。

就在五天前,他們得知韓謙回到敘州,就迫不及待的對湖南行臺進行改制。

除了潭王楊元溥繼續兼領行臺尚書令,沈漾、信昌侯李普繼續出任左右丞,還增設行御史臺、行樞密院及行臺六部。

一方面湖南行臺迫切需要形成一個類似小朝廷的完善體系,以便更好的呼叫湖南八州的資源,甚至能更名正言順的發函周邊的黃鄂郢隨等州聽從湖南行臺的命令列事。

要不然的話,不要說外圍州縣了,湖南八州的州縣官吏調整任命,行臺都沒有正式的名義進行,所帶來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效率會變得極其低下,甚至會變得混亂。

不過,鄭榆、鄭暢、韓道銘他們這麼做的主要目的,則是方便鄭榆、鄭暢、韓道銘等人到嶽陽能直接越過韓謙、鄭暉、王琳等潭王府有功績但資歷尚淺的將吏,直接佔據這些新設的高階官位。

論出身以及論資排位,還是當世被普遍接受的規則。

鄭榆、鄭暢二人自不用說,韓道銘作為曾出任過池州刺史、吏部侍郎的人物,兩個庶子、一個女婿都在湖南八州擔任縣丞、縣尉等低階官職,這次又帶上兩三百子侄及家兵部曲護送太妃到嶽陽,又擁戴潭王,不要說左右丞或行樞密使這樣的官位了,由他出任行臺吏部丞,不是很名正言順的事情嗎?

誰能說個不字?

除了鄭榆出任行樞密使,鄭暢出任御史中丞,執掌行御吏臺,就連韓道昌以護駕太妃之功,也得以在行臺工部丞周元之下,出任行臺工部郎中,同時也明確唯有行臺部丞、副都指揮以上的文武將臣有資格參與行尚書臺的議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