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楊致堂辭去樞密院在家養病,同時調兵部尚書、荊襄招討使周炳武任回朝樞密使。
韓道銘、馮翊、文瑞臨一直拖到八月初旬,等到正式加蓋大梁國主印的宗藩盟書送抵金陵之後,才攜帶歸由梁國收藏、加蓋大楚皇帝印的宗藩盟書渡江前往東湖。
在他們前一天,田城與魏續率領從敘州裁撤下來的將卒以及一批中高階工師,總計四千餘人眾抵達東湖。
此時敘州的重要性還是毋庸置疑,但也沒有那麼重要了。
為進一步減輕楚廷的警惕,除了裁減駐軍、將敘州精密鑄造及重型戰械及戰船的生產逐步往東湖乃至洛陽轉移外,韓謙最終任命喬維閻為敘州刺史,其他將吏也主要由韓老山的繼子韓東、譚育林的長子譚丘、趙直賢早年在敘州所收的醫徒裴休等一批名聲不是很顯眼、卻又足夠可靠的人員擔任。
敘州這樣的將吏安排,絕對要比田城或同一級數的將帥坐鎮,自然要令周邊的羈縻州及楚州感到安心得多。
田城將留在東湖,接替趙無忌擔任南內史府知事。
依照宗藩盟約,除林宗靖、魏續、趙啟、陳穆等將後續率領兩支水軍旅、兩支步戰營駐守南內史府外,還將編三支預備役旅,三支預備役旅平時僅保留三百到五百人不等的武官組織框架,差不多有兩萬人馬從現役轉入預備役,以便將南內史府的駐軍控制在兩萬人左右,看似對金陵及楊楚地區不保持軍事威脅。
趙無忌率馮璋、何柳鋒兩部北上,與同時北上的李秀、曹霸、趙慈三支騎兵旅會合,駐守許州,新增許州行營軍,使趙元忌任行營都總管、都指揮使、李秀任副都總管、副都指揮使,負責潁水中上游西岸陳、許以及滎州南部長近六百里的戰區防線。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