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波拿巴家族並沒有提供過什麼實質性的幫助,雖然作為法國的盟國參加了克里米亞戰爭,但是也並沒有發揮什麼重要作用總共投入了不到2萬人馬,雖然和波拿巴家族聯姻把克洛蒂爾德公主嫁給了拿破崙三世的堂弟,但是它提供的“回報”,也就這麼多了。
在1870年普法戰爭當中,薩伏伊王室沒有提供過任何幫助,只有傳奇英雄加里波第作為志願軍參與到了法軍一方。
所以,艾格隆知道,在薩伏伊家族身上投入過多資源或者感情,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註定得不到什麼回報。
薩伏伊家族對自己,只會有虛情假意的利用,但是反過來說,自己對薩伏伊家族,也同樣只會有虛情假意的利用,兩邊誰也不欠誰。
雖然心裡洞若觀火,但是為了迎合對方的情緒,艾格隆在表面上卻還是一臉的慷慨激昂。
“您說得對,親王殿下。不瞞您說,還在成為皇帝之前,我就已經在仔細考慮如何繼承先皇的所有事業了,我從來沒有忘記過對法國人民的感情,自然也從來不會忘記對義大利人民的感情;既然如此,在我如今已經握有大權的情況下,我也非常樂意為義大利人民的民族事業貢獻我的力量——當然,您也明白,如今我也面對著太多的顧慮,我不可能公開地站出來追求這種事業,所以我只能尋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並且透過他們來進行間接的幫助,希望您能夠理解。”
艾格隆的話,不僅沒有讓親王失望,反而正中親王的下懷。
他所謂的“宏圖大業”,正是想著以自己為中心、利用義大利民族情緒來擴張薩伏伊家族的權勢,所以他反而很擔心艾格隆親身下場,打著拿破崙皇帝的旗號去亂搞一通,害人害己,他當然樂於看到艾格隆理智地躲在幕後,在暗中幫助所謂的義大利民族事業。
說得直白一點,他的如意算盤就是:薩伏伊家族可以充當波拿巴家族的“代理人”,然後借雞生蛋,拿著法國人的投資搞自己的事業,一步步擴張自己的勢力,最終成為義大利最強大的邦國、甚至主宰整個亞平寧半島。
為此,他就要打感情牌,拉攏年輕氣盛的拿破崙二世皇帝,然後把他的仇恨引向哈布斯堡家族,讓法國和奧地利互相爭鬥,最好拼一個兩敗俱傷,然後再讓實力相對弱小的薩伏伊家族從中漁利。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他的計劃第一步倒是相當順利地實現了。
為了進一步勾起年輕皇帝的仇恨值,他決定進一步再加一把火。
“唉,在這多年的遊歷當中,我
能夠親身感受到時代在進步、而且幾乎是日新月異,而我們可憐的義大利,卻還在昏昏欲睡,任人宰割!哈布斯堡和波旁這兩個古老的殭屍、不請自來的外來戶,霸佔著義大利的廣大領土,竊取著義大利的財富,並且讓整個民族都在痛苦和壓迫當中呻吟……這種情況不應該延續下去,我們應該將這兩個殭屍一掃而空,讓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重新復興起來,而為此,我願意付出我的一切。”
說到這裡之後,他又滿懷欽佩地看向了艾格隆,“陛下,您在法國趕跑了波旁,幹得太棒了!如果波旁還在位的話,它一定會幫助它在義大利的同宗,鎮壓我們的偉大事業,而現在,您為我們搬走了一塊可惡的絆腳石,現在是該由我們來完成我們的工作了。”
親王這話倒是說的沒錯。
在復辟之後,法國的波旁王室就成為了波旁各個分支家族的領袖和老大哥,並且用法國的軍事實力來幫助維護其他分支家族的統治,比如1823年,它就派兵出征西班牙鎮壓革命,維護了西班牙波旁的統治。
而兩西西里王國現在也同樣被波旁家族統治著,如果艾格隆不上臺,親王的所謂“民族夢想”還真是空中樓閣,談都沒法談。
正因為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