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開始宣“納采制”,主人再拜。所謂“納采制”,無非是說“皇帝我受命於天,鴻圖天下,現在要娶個老婆。。。現在要遵聖母皇太后之命,遣使臣持信符,按禮節選皇后。”
說白了就一句話——朕看上你女兒了,立馬洗乾淨了給朕送過來。
古代婚禮中,有個比較有趣的環節,那就是奠雁,這種儀式在如今估計很難再見到了。雁是侯鳥,隨氣候變化南北遷徙並有定時,且配偶固定,一隻亡,另一隻不再擇偶。古人認為,雁南往北來順乎陰陽,配偶固定合乎義禮。婚姻以雁為禮,象徵陰陽和順,也象徵新娘的忠貞專一。
當然,一定要是活雁,辦完事後還要放生的,而不是殺了煮來下酒,不然不吉利。堂堂皇家自然是能搞到雁的,如果是平常百姓家,拿只鵝來代替也就湊和著對付了。許多人會問——為啥不來對鴛鴦呢?這裡可以告訴大家原因:那玩意兒最不忠一了。
制文是有固定規格的,長一尺二寸,寬四寸,厚八分,皇后孃家的家答版也必須一樣。
這些是唐朝皇帝納皇后的“納采”禮節,如果是太子娶老婆,規格就要差一個檔次了:沒有持節,沒有制書。不過到了明朝洪武年間,放羊娃朱元璋想來想去,改了改,把這規格提了上去——太子納妃照樣有制書、持節。可惜他的兒子朱標命不長,比他死得早。
對比一下唐代與明代的“納采”環節,發現區別並不大,可見《儀禮》在中國的延續性之強,其中許多禮制,如今還在使用,比如國家領導會見外國客人時,也是主人面東坐、客人面西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