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8部分

心的軍閥,並且告訴那些下級軍官們,跟著馬卡舍夫混絕對不是一個好出路,只有真正加入俄軍之中,才有前途。因為俄羅斯已經是“民主自由”的國家了,到處都是公平公正,只要努力、有才華,一定就會被認可,成為國家的英雄,得到自我實現。

這些內容對於對於俄羅斯還沒有真正認知的一些軍官和軍人十分有吸引力,就像是很多在西俄羅斯的居民一樣,在蘇聯沒倒之前,認為一個民主自由的社會就是最好的,他們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和生活,可是等真的民主自由來了,他們才發現,實際上只不過是從一種混亂模式轉化到了另一種,也許有些人更傾向於之前一種混亂模式。所以很多俄羅斯人都有一種強烈的被欺騙感。

尼古拉不用考慮自己是不是欺騙了這些軍官,他需要做的就是畫出一個美好到不真實的世界,讓這些下級軍官和軍人們有動力去加入其中。他的這種模式其實很類似於中國在辛亥革命時期的武裝起義,具有新思想的下級軍官是革命的主力,而有一股大勢推動著他們這樣做。尼古拉所做的就是讓這些烏拉爾軍的下級軍官和士兵們,感受到這股“大勢”,儘管這股大勢是虛假而不真實的。

總攬烏拉爾情報工作的普京對於尼古拉的行動十分滿意,特別是在拉攏軍隊中高層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他立即找到了新的方式。不過普京比尼古拉略強的地方在於,尼古拉成功在一些基層士兵和低階軍官那裡建立了基礎,而普京立即就拿著這股風潮轉過頭來再做那些高階校級甚至將級軍官的工作。

不過,普京也沒有完全把希望寄託在策動軍隊兵變一件事上,他手中還有一些阿爾法,他們來到烏拉爾的作用就是策劃一場針對馬卡舍夫的刺殺行動。可以說,結構鬆散、向心力不強的烏拉爾基本上都是馬卡舍夫自己的威權和忠於自己的力量維護的。如果能夠直接剷除馬卡舍夫,威望足夠站出來吃下烏拉爾軍區的將領已經不存在了,而這個時候,俄羅斯聯邦政府就可以出來招安了。

普京和尼古拉進行一番計議之後,認為這兩件事可以合成一件事來做,在兵變大亂的同時,利用特種兵刺殺馬卡舍夫,當馬卡舍夫成功被刺殺,軍區必然大亂,然後糾結起那些已經發展好的力量,就能夠順利宣佈烏拉爾歸化聯邦政府。葉利欽政府便可以近乎兵不血刃地吃下整個伏爾加…烏拉爾軍區,超過二十萬的軍力會補充進俄軍,對於東方兩大分離勢力,就是極好的震懾和壓力。

第453章 加加林廠的殲…16

阿穆爾共青城,蘇霍伊加加林飛機制造廠,蘇聯時期編號126廠。在另一位面中,這座有名的航空工廠,為中國航空兵提供了su…27、su…30等一系列的戰鬥機,中國的訂單也挽救了在倒閉邊緣的加加林廠,後期中國開始自己仿製殲…11側衛系列,使得加加林廠的財務狀況惡化,混得並不如前兩年得意。

不過在本位面中,位於阿穆爾共青城的加加林廠自遠東共和國獨立之後就變成了遠東共和國的資產,跟蘇霍伊沒有什麼太大關係了。而在遠東共和國的一波“市場化”大潮中,經營不善、工資都快發不出來的加加林廠,被出售給了一家實力雄厚的中國企業,中國勝華集團。

阿西莫洛夫是加加林廠的一名高階工程師,蘇聯解體、遠東共和國獨立的時候他也曾一度神傷,他的家鄉並不在遠東,而其實在烏克蘭,不過他已經在共青城建立了自己的生活,有妻子,有兩個孩子。

遠東剛獨立那會兒,諾渥茲洛夫宣佈一些國營事業單位的員工可以來去自如,如不希望呆在遠東的,可以返回西俄羅斯或者其他地方。不過,很多人包括阿西莫洛夫都沒有選擇回到家鄉,而是呆在了遠東共和國,繼續在自己原來的單位服務。

這其實並不難理解,遠東共和國的報紙和電視上天天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