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現在與國丈的謀事,都是朕做下的。朕並不後悔,因為朕很清楚曹操他名為漢相,實為漢賊。舉傾朝之權,行竊國之事。若再不加阻止,大漢四百年基業,劉氏數十代江山就將斷送在我劉協的手裡。我豈能讓他如願?”
荀彧聽到這裡蹙了蹙眉,但是終究還是忍住了話頭,垂下眸,繼續傾聽劉協接下來的內容。
劉協依舊保持著他雙手抱膝的姿勢,口氣幽幽地繼續道:“可是現在……朕似乎要忘了自己的初衷了。為什麼親政,親政是要幹什麼?長久經年,朕竟然不記得自己當年雄圖偉志,發誓一定要實現大漢中興時的心情了。”
“朕早就知道諸葛孔明來此不過是為了拖住曹丞相南征腳步而已。可是朕還是跟他合作了,原因無他。因為朕看不得他完成平南之事。天下一統由曹氏完成,就意味著曹氏功高震主。而劉氏已經,封無可封,賞無可賞。只能……禪位讓賢。”
“朕也知道,諸葛孔明在達成目的以後,一定會盡早離開許都,到時候許都這個爛攤子不過是交給曹孟德收拾罷了。攻城圍城,看著像是不死不休了。若曹孟德死了,孫權也好,劉備也好,都能得到片刻喘息。若是朕死了,曹孟德便失去了他最有利的一張政治大旗,以後他在征戰便多了許多顧忌,出師無名,被束縛了手腳。怎麼算,他們孫劉聯軍都是賺的。”
“王朗他們依舊被朕拘押在大牢之中。王必曾向朕諫言,說要把王朗等人推上城頭,以此要挾夏侯惇,看他是否能緩下進攻,退兵離去。呵……退兵離去?怎麼可能?都已經兵戎相見,怎麼可能輕易退兵呢?再說了,王朗他們畢竟……和王子師不一樣……夏侯惇也不是董卓。”
劉協說道王允的時候,眼睛裡閃過一道不易察覺的瑩光,很快,快得都讓荀彧以為那是自己的錯覺,但是劉協在提到王允時微微顫抖的聲音還是洩露了這位已經氣韻內斂的帝王的真實情緒。或許,對王允……他心裡是有愧的。
劉協說完又偏了偏頭,似乎在思索自己腦子裡還有什麼要說的。片刻後,沒有搜到新內容的劉協站起了身,拍拍手,嘆了口氣,望著至始至終都未發一言的荀彧苦笑了兩聲,無奈道:“跟你說這個不過是因為朕估摸著曹操的回師先鋒應該已經快到許都了。許都城撐不住多少時間。朕擔心現在不說,等到城破宮傾之事,這些心裡話就再也沒機會說出來了。好了,現在朕該去皇后那裡,交代一些事情了。荀愛卿,留步吧。”
劉協說著就移步出門,態度自然地就像是在後花園逛了一圈一樣。只是他臨走經過荀彧時,卻還是對荀彧說了句讓荀彧詫異非常的話:
“荀文若,之前你說朕錯了……到底對錯與否,朕也無法回答你。若千百年後,時間證明朕是錯的……那朕……也絕不認錯!因為一朝登帝臺,再無回頭路!”
劉協走後,荀彧的處境並沒有改善多少,他依舊是被軟禁,依舊是被限制行動,依舊不肯說話。只是他門前伺候的宮人們在劉協看過荀彧以後,態度有了些微妙的改善,若說之前對荀彧只是公事公辦,甚至帶著敷衍了事的心態,那麼在劉協光顧過這個宮殿後,宮人們再對荀彧,就帶上來討好和諂媚的臉色。
他們開始不時地在荀彧面前提起外頭的局勢,也談起宮中的瑣事。當然更多時候,他們在無中生有,沒事閒扯地跟荀彧說話攀關係。
但是在劉協離開後第三天,荀彧卻從這些亂七八糟,或真或假的傳言八卦裡聽到一個讓他震驚又難以置信的事情:皇后伏壽得了失心之症……瘋了。
而她發病的日期恰恰與劉協離開他這裡,告訴他他有事去皇后那裡的日期是同一天。
據伏壽宮裡的一個小常侍說,皇帝那天到了他們娘娘的宮裡,屏退眾人,不曉得和他們娘娘談了些什麼。在皇帝陛下前腳離開,後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