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到尾都充滿了直擊心靈的力量,有種無與倫比的衝擊感,這種型別就是真實戰爭改編的戰爭片。
在通常內地看到的電視電影中的戰爭,都是經過了美化加工,或者虛構的故事,蓄意營造著悲痛,慚愧,仇恨,憤怒,用技巧構建故事讓觀眾沉浸在這種感覺當中不可自拔,這樣的作品,往往描述的不是戰爭本身,而是描述某個觀眾喜歡看的角色,而戰爭只是一個單調的佈景。
所有的戰爭場景,劇情都是為了角色服務的,這樣雖然觀眾看得很爽,但是卻缺乏真實感,很難讓人感受到讓人震撼的力量。
而真實戰爭片,戰爭才是主角,裡面無數的人,事情就是戰爭本身,戰爭本身哪種殘酷磅礴的力量,會摧毀一切浮在表層的嘈雜情感,散發出人物深入骨髓的人性,那些雞毛蒜皮男女感情,那些家長裡短的利益鬥爭都會被這股;力量碾壓著碎粉,人們面臨的是民族,信仰,生死存亡的選擇。
導演們通常要做的是,不是如何的誇張這些戲劇效果張力,而只能是努力減少作品裡的殘酷性……
只有這種型別的電影最容易配得上偉大,史詩這樣的級別形容詞,偉大的斯皮爾伯格拍出了偉大的《辛德勒名單》,照耀著無數電影人的夢想。
可很可惜的是,中國內地沒有這樣的作品,馮曉剛導演用《集結號》《1942》努力著,卻只能拍出冰山一角的輪廓,張一謀導演想用《金陵十三釵》致敬,卻只是氣象不足。
無數導演努力著,無數的導演夢想著,可拍攝這樣一部偉大的戰爭電視實在太難,話費巨大,題材殘酷,而且考證週期漫長,演員極難尋找,這些都是擋在電影面前的一道道難題。
而《賽德克巴萊》做到了……魏德勝用了12年的時間,傾家蕩產,實現了一個不可能完成夢想。
可這還要等六年,魏德勝也要在折服五年,李小樂心癢難耐,這電影很有難度,現在拍這部電影確實對他來說不簡單,但是這部電影設計了很多爆破特效,以及那些電影人夢寐已久的大場面,這些東西正是李小樂想做的,跟何況這樣一部偉大的電影如果自己能親手拍攝,光是想想他就興奮莫名了,離06年還有一年多的時間,他既然要在臺灣拍一部作品,他當然要好好利用這段時間,累積資金,建立自己的特效工作室,同時也磨礪自己導演功力……為去美國做好充實的準備,畢竟想在好萊塢大聯盟立足,對華人來說難如登天。
“李導……你覺得這個怎麼樣?”
魏德勝的問話,讓李小樂從浮想聯翩中清醒過來,為了避免魏德勝認為自己在敷衍他,也裝作皺眉沉思的模樣,其實他也在猶豫,這種型別電影雖然他雖然很喜歡,但是真正去拍,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卻是未知數,想想這部電影只在內地拿到1500萬的票房,他心裡還是覺得不怎麼踏實……
他這樣子看在魏德勝眼中卻覺得有些憤怒,因為他看得出來剛才李小樂根本就沒仔細聽他講。
旁邊葛尤與姜聞倒是都專心聽了半天,也是聽得心醉神移,魏德勝這個劇本不光是故事好,人物設計突出,更重要魏德勝竟然說了很多的部落語臺詞,他發音很生疏,唸的也很慢,明顯不是他的母語,這其中下的功夫可見一般。
“我覺得這劇本真不錯,李導演你可以考慮一下,就是聽起來太拼命了,我可受不了這個罪,要不我演個日本人還是可以的。”葛尤摸了摸自己光頭顯然被這個劇本可打動了。
“誒~”姜聞輕輕地用手拍了拍葛尤的手臂,示意他不要多話,葛尤只是個演員,覺得戲好想演是很正常,但是從導演的角度來看,這個戲難度太大,比《讓子彈飛》難太多了,首先是語言問題,要說部落語言光這一條就把大腕演員排除在外了,誰會願意犧牲形象去演一個部落,還要花費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