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0部分

,能出國作戰到這伏爾加河和烏克蘭來大展身手,對這些少壯派將領的吸引力,遠大於在國內做個軍務幫辦或者軍分割槽司令啥的。

1918年7月28日下午一點整,王庚走進了會議室,身後是作戰室主任錢田夫和一群參謀,提前十分鐘就已經在作戰會議室候著的是聯軍參謀長蔣鴻遇以下,會議桌的右邊是新到的日本第一軍司令官田中義一陸軍大將為首的日本將領,3個日本中將師團長和各自的參謀長,6個少將旅團長濟濟一堂而會議桌左邊和對面則是中國第4集團軍司令官蔣方震陸軍上將為首的中國將領,同樣是三個中將整編師師長和各自的參謀長,不過少將旅長就有9個之多,看上起聲勢比對面的日本將領要大的多,而且日本的少將旅團長們基本沒有低於45歲的,中國將領這邊連中將師長都沒有超過40歲的。相比之下,雖然日本將領臉上的鬍子刮的乾乾淨淨,寸頭也剃的一絲不苟,可對面的年輕的中國將領們顯然要更加朝氣蓬勃的多。

田中義一陸軍大將為首的日本第一軍的將領們,對會議桌對面的青澀的中國師旅長們完全是一無所知,不過對中國第4集團軍的司令官蔣方震上將卻都聞名已久,原因無他,蔣方震當年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05年可是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在日本軍校期間,蔣百里、蔡鍔、張孝準被稱為“中國三傑”。

而且這個年僅36歲的中國陸軍上將,之前已經是一省的督軍,當過中國保定陸軍學校和陸軍大學的校長,正經的文武雙全的軍人楷模,雖然日本的師團長年紀都比蔣方震大,在陸士怎麼也得算是蔣方震的前輩學長,但對說著一口流利日語的蔣上將的好感和欣賞還是一覽無餘的。

蔣方震,字百里,乃是中國近代著名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一名畢業後,還曾留學德國,回國先後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及代理陸軍大學校長。在王庚前世,蔣方震於1937年出版的軍事論著集《國防論》中提出了抗日持久戰的軍事理論,是南方黨將領中的第一人。並在日後一定程度的影響了白崇禧等人。

後人對蔣方震的評價是這廝乃一個第一流的軍事學家,卻不是第一流的軍事家,王庚卻不這麼看,在王庚前世,蔣方震終身沒有親自指揮過一次戰役,在30多年的職業生涯裡,他先後被趙爾巽、段祺瑞、袁世凱、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唐生智、蔣介石等聘為參謀長或顧問,只是充當高階幕僚,顛沛於諸侯。

對蔣方震的蓋棺定位,後人大部分認為他應該是軍事學家,而非軍事家。後來蔣方震去世後,《大公報》主筆王芸生回憶他的文章,或者曹聚仁的《蔣百里評傳》,都審慎地使用了“軍事學家”一詞。

在“老虎總長”章士釗的輓詩裡,甚至說他“談兵稍帶儒酸氣,入世偏留狷介風”,或許黃任之的輓聯相對客氣一點:“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

蔣方震在前世只是沒有遇到伯樂而已,這是王庚自己的看法,當然,是不是真金怕不怕火煉,遼闊的聯軍東線戰場是最好的熔爐和學校,王庚要讓蔣方震獨當一面去帶兵,日本眼前這個第1師團的師團長河合操中將不是也剛卸任日本陸軍大學的校長麼,誰說軍事學家就不能帶兵打仗成為軍事家?王庚不信這個邪!

隨著王庚走進會議室,一聲精幹的,“總司令到!”的聲音讓整個會議室的中日和聯邦將領都忙不迭的起身立正,咔的把皮靴碰的山響,日本幾個師團長的目光中帶著好奇,看著年輕卻氣質雍容的協約國東線聯軍總司令,看著這個大名鼎鼎如雷貫耳的亞洲無冕之王。

第六百四十章 (下)語氣很凝重

而一幫4、50歲的日本旅團長們居然已經有點熱淚盈眶,太不容易了,終於看見這個傳說中的中國王活生生的出現在了自己的跟前,這麼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