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太陽,要比黃龍大得多,因此提議年號為赤烏,為此,薛綜還特地的做了一篇《赤烏頌》,大大的拍了孫權的馬屁。
同時,孫權定都壽春,追封自己的副群破虜將軍孫堅為武烈皇帝,母親吳氏為武烈皇后,孫策為長沙桓王,長子孫登為皇太子。而管制則模仿蜀漢的官職,丞相乃是文官之首,由顧雍擔任,武官之首的大將軍由諸葛瑾擔任,至於驃騎將軍、車騎將軍都沒有設立,陸遜則被任命為上將軍,官爵僅次於大將軍。其他一應官員,皆有封賞。
孫權稱帝,也使得這中原大地出現了第三位皇帝,三分天下徹底的成型。
其中曹魏一方佔據了幽州、幷州、青州、冀州、徐州、豫州、兗州、司隸已經揚州淮北一帶以及荊州的南陽和江夏二郡。算起來中原幾乎就在曹魏的掌控當中,當年大漢朝全勝之時,這些地方都是人口大州,不過現在的這些地方都是當年黃巾之亂和諸侯大戰的主戰場,這麼多年來人口流失嚴重,元氣大傷,如今才和平了十年的時間,年輕一代人還沒有長起來,不過若是長期看來,魏國的戰爭潛力應該是最大的。
孫權的吳國則佔據了江東、淮南、交州、荊州除了南陽和江夏以外的地方。這幾個地方多沒有被戰亂波及過,百姓生活安康,但是同時這些地方的人口本來就比較稀少,交州更是人跡罕至,而江東的東南面還是山越居住的地方,荊州是四戰之地,唯有淮南的情況好上許多。淮南土地肥沃,而且面前就是徐州大平原,而且孫權有江東水軍,可以在淮水作戰,相比較起來,防守淮南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綜合起來,江東還是受到人口的限制,不可能短時間內集結大批的人馬。
阿斗的蜀漢則控制益州、雍州和涼州三地。
益州是大漢面積最大的一個州,其中漢中和成都平原都是產糧重地,黃巾之亂以後,益州更是成為了大漢朝人口最多的一個州。加上蜀道難行,益州是易守難攻。如今再加上雍州和涼州,蜀漢已經佔據了戰國時期秦國的地盤。
當年秦朝曾經憑著這關中的這些地方一統天下,而後劉邦也是依靠著關中,逐鹿中原,最終擊敗了項羽取得了天下,所以在三國時代的人看來,這關中便是龍興之地。同時關中物產豐富,雍州更是沃野千里,故秦之地民風更是彪悍。
說起人口,蜀漢三州肯定比不上魏國所佔領的廣大中原地區,資源上,與魏國的差距並不是很大。但是對於如今的蜀漢來說,所差的便是兩座關卡。
一是潼關,另一個便是武關。
當年秦有四塞。一是東面的函谷關,二是東南面的武關,這二地都是防備關東六國的。如今潼關建立起來,已經逐漸的代替了函谷關。
另外兩塞一個是北面的蕭關,與秦長城相連線,目的是防備北面草原上的匈奴人。如今蕭關已經被曹丕燒燬,不過阿斗已經下令從新建立起蕭關。
至於最後一個,便是散關,是當初秦王為了防備蜀中的巴人所建立,不過後來秦國征討巴蜀,平定蜀中巴人,散關也慢慢的閒置了起來。
潼關和武關還都在曹軍手中,兩關都是易守難攻,一時半會也難以奪回,不過魏國如今忙於淮南戰事,短時間內是無暇顧及雍州,所以暫時長安並不需要擔心。
而戰勝羌人以後,阿斗還沒有來得及回長安,目光便已經落向了西面的玉門關。
玉門關是漢武帝所設定,因為當時西域的玉石運到中原要經過此處,所以得名為玉門關。漢代的玉門關在敦煌西北的小方盤城,是西域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不過由於漢末天下大亂,西域都護府名存實亡,玉門關也漸漸的黃荒廢。
對於阿斗來說,如今中原的戰事都自顧不暇,沒有多少功夫來管理西域,於是阿斗便準備將玉門關東遷,由敦煌郡遷移至酒泉郡,以方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