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鷹揚探馬來報:“啟稟丞相,司馬懿從信都趕回濟陰。”
什麼?司馬懿趕回了濟陰?怕是以後不好搞了!
諸葛亮雖然有些詫異司馬懿這麼快回來,但是臉上聲色不露,沉聲問道:“只是司馬懿一人回到濟陰?”
“回丞相,與司馬懿同到濟陰的還有數千騎兵。”鷹揚探馬回答道。
數千騎兵?為何司馬懿帶著數千騎兵回營?區區幾日,司馬懿當不知梁都、商丘等地陷落才是!難道這些騎兵有何用處不成?
諸葛亮百思不得其解。其謹慎一生,豈敢輕易動兵?
驍騎將軍馬謖忽然來見諸葛亮,請戰言道:“敵軍守於濟陰,而北方便是東郡。若破敵於濟陰,則東郡指日可待。但不知丞相因何穩兵不動?”
諸葛亮十分欣賞馬謖,見馬謖問詢,遂言道:“司馬懿已經回到濟陰,而其帶著數千騎兵同回。老夫不知其底細,故不敢輕易興兵!”
馬謖聞言,勸諫道:“謖曾聞孫子言:‘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今我軍已至此,當進兵而攻敵也!若丞相因司馬回城而留於此,恐軍兵蔓生懈怠矣!”
諸葛亮聞言,靜靜的看了看他,然後低頭來到沙盤邊上,低頭沉思著圍著沙盤轉了一圈,顯得十分沉重。
今日是否出征,這個問題確實使諸葛亮十分糾結!因為一種不安的念頭在他心中總是驅散不去。
馬謖見諸葛亮久久不言,又說道:“丞相,謖願領兵為先鋒攻打濟陰!”
馬謖的決絕,使得諸葛亮十分糟心。
諸葛亮也看出這位年輕將領的心事,遂言道:“幼常,老夫知汝熟讀兵書戰略。只是此番出征關係到數萬兵馬之安危!”
“丞相,謖以為此時出征當為正時!晚則晚矣!”馬謖斷然說道,“司馬懿一旦將濟陰防守佈置得當,我軍再攻怕是更難!”
諸葛亮心中明白出兵討伐濟陰已成定局,若不是心頭陰髳久久不去,早已發兵而出了。想罷多時,他對馬謖言道:“幼常,不是老夫不肯出兵。只是得知司馬仲達回城的訊息之後,老夫心頭總有一種不安。怕是此番戰事有變!”
“丞相,戰事瞬息萬變,我等將士當適應戰事之變!若是因不安而退兵守城,何時方能復漢?”馬謖一副慷慨就義的樣子說道。
在馬謖的一番勸說中,諸葛亮心中的不安漸去。
諸葛亮遂對馬謖言道:“既然幼常有心,先鋒之任便交給你。汝與長兄伯常統領麾下步兵二團並親衛兵團合共兩萬兵馬為前部,前往汝陰。餘下兵馬交由仲常、叔常管帶便是。兵至汝陰,可討敵罵陣,或勝或敗,皆不可與敵死戰!”
“喏!”馬謖遂領命下去。
趕回軍營,馬謖與二兄馬康、三兄馬津簡單講了一遍,便與長兄馬玄統領親衛兵團和兩個步兵團出發而去。
馬謖與長兄馬玄帶著兩萬大軍直逼濟陰城。
從梁都往濟陰,雖一馬平川皆為平原,然而大道兩側皆樹木成林,高丘累土使得道路變得崎嶇蜿蜒。
大軍行至濟陰城外,已到濟陰南偏東地段。距離濟陰數里之遙,馬謖使大軍安營紮寨。
一切停當之後,馬謖帶著步兵一團團練馬陵、團副馬善、團參副將馬原引兵八千來到濟陰城外討敵罵陣。
曹彪見漢朝軍隊在外討戰,便欲出戰。
司馬懿攔住,言道:“將軍不得出戰。將軍乃是老夫手中的奇兵,此時切不可出戰!”言畢,遂使司馬師帶著孫禮、楊俊二人點起精兵八千出城迎敵。
馬謖與司馬師一戰,倒是打得中規中矩,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