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2部分

不過是幾張紙而已,同樣也沒什麼厚度,這樣加起來,一般人最多也只會覺得這隻箱子的底板有些厚,根本不會想到裡面會藏著什麼東西。(未完待續……)

PS:感謝書友“孤狼望天”、“197210200630”的評價票,“jsnjww”的打賞,

“霸王團集”、“紅火麻”、“孤狼望天”、“jsnjww”、“航母戰艦”的月票

第七百四十二章 驚人的資訊

楚琛小心的箱底的幾張紙拿了出來,他原本還希望,剩下的那幅藏寶圖就藏在這些紙張裡面,不過一看之下,他有就有些失望,這幾張紙上只是寫著密密麻麻的蠅頭小楷,應該和藏寶圖沒有什麼關係。

“好事多磨啊!”

楚琛暗自一嘆,隨後就仔細的把紙上所寫的看了一遍,只是,他根本想不到,這幾張紙上面記載的內容是那麼的驚人,他越看越是驚訝,越看越難以想象,到最後,他震驚的雙眼圓睜,眼中更是充滿了難以置信之色。

說起來,紙上寫的東西,不過是張火泥一家的歷史,但這個歷史,卻隱藏著一個千百年來的驚天迷團,而這個迷團中的主角,正是大名鼎鼎的“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在我國可謂是家喻戶曉,這枚就材於“和氏璧”的帝王印章,一直被歷代帝王奉為國之重器。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

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2000餘年,忽隱忽現,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可謂是令人扼腕嘆息。

說起來,“傳國玉璽”一直到唐代時,一直就掌握在正統帝王的手中,直到唐末,天下大亂,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玉璽,建後梁。十六年後。李存勗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轉歸後唐。

又過了十三年後,石敬塘引契丹軍至雒陽,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玉璽登玄武樓**,傳國玉璽就此失蹤。

後周太祖郭威時,遍索傳國璽不得,無奈鐫“皇帝神寶”等印璽兩方,一直傳至北宋。

到了北宋哲宗時,有農夫名段義者於耕田時發現傳國玉璽,送至朝廷。經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乃始皇帝所制傳國玉璽。而朝野有識之士多疑其為偽作。

至北宋末年,徽宗好風雅,增刻印璽十方,時人有畫蛇添足之譏,其實是徽宗似有淡化傳國璽地位之深意在其中,由此,也更讓人懷疑傳國玉璽的真實性。

等到宋靖康元年,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玉璽被金國掠走,此後便又銷聲匿跡。

至元明清時,時有傳國玉璽現身,不過全都是偽作。以至於到了現在,傳國玉璽一直不知何蹤。

而現在,楚琛手中的這幾張紙中。居然就記載著傳國玉璽,而且還點明所藏的地點。就在他的那幅藏寶圖所藏之物,這讓他如何不驚喜莫名?

原來。事情還要說到李從珂,當時,他見契丹軍至雒陽,知道自己的王朝已經是回天乏術,於是連忙讓他的兒子李重美化妝之後,帶著傳國玉璽從地道中逃亡,而史料記載中和李從珂、劉皇后一起**而死的李重美,其實是個替身。

李重美幼年時就明敏如成人,逃亡後,他雖然還想東山在起,但看到後面的局勢,也知道自己基本不可能會成功,於是就帶著傳國玉璽隱姓埋名。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也明白,這李重美改姓了張,正是張火泥的祖輩。

自從得了傳國玉璽後,改姓之後的張家,一直都居不定所,不管局勢如何,到了第三代無論如何,必定要變換一處住所,而且兵荒馬亂之際,他們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