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面這句話,起到了非常微妙的政治效用。談笑之間,“關親王”給英國人吃了顆大大的定心丸:嗯,中國人沒有任何和我們正面競爭的意圖,真是……最佳合作伙伴!
沒有大續航力的要求,煤艙就可以減小,“大火力、重防護、高機動”就成為可能了。
關卓凡進一步提出:裝甲敷設,可以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只對重點部位進行保護。
這個方案,艦體重量增加有限,對速度影響較小。
艦船最重要的部位是什麼?當然是發動機啦。
英國人召集船舶設計精英,不久便拿出了第一份方案:在機艙的頂部,平平地覆蓋一層裝甲甲板;裝甲甲板之下,在機艙兩旁、靠近兩舷的地方,各設定煤艙。這樣,頂部的裝甲甲板、兩側的煤艙,從三個方向,共同對機艙進行保護——裝滿煤的煤艙,炮彈是沒有法子打穿的。
關卓凡對這個設計表示讚賞,不過,他指出了兩個問題:
第一,保護機艙的裝甲甲板,位於水線之下四英尺處。呃,這個,萬一,水線處被打穿了呢?那麼,海水必然趁勢湧入,整個裝甲甲板的上方將被淹沒。最終……會導致軍艦傾覆吧?
第二,高航速需要大機艙,裝甲甲板如此之低,一定會壓縮機艙的空間。俺想加臺鍋爐都不成,操作起來也逼仄得很,實在不大方便哪。
這兩條提了出來,英國人面面相覷:怎麼還好說這位親王殿下“外行”?這兩個問題,即便是最優秀的工程師。也未必能夠看得出來!
該怎麼改進呢?
英國人正在絞盡腦汁,“關親王”說:我有一個想法,大夥兒瞅瞅,行不行得通?
嗯,我是這樣想的:咱們把平面的裝甲甲板,改成中間平、兩邊斜的穹面裝甲——就叫它“穹甲”好了。“穹甲”中間的平甲,提到水線之上;兩邊的斜甲,落到水線下四英尺處。這樣一來,因為中間的平甲高出水線,即便水線處被打穿了。海水湧入,也無法淹沒高出水線的裝甲甲板,軍艦依然能夠保持較大浮力,不致傾覆。
這麼幹,除了軍艦即便破損也進不了多少水外,兩邊的斜甲落到水線之下,可以對機艙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還有,大家都曉得的:有一定傾角的斜面,能夠消解炮彈的相當一部分動能啊。
這一次,英國人目瞪口呆了。
實在太有道理了。我們竟無言以對。
萬萬沒有想到啊,這位親王殿下,除了政治家和軍事統帥這兩個身份外,竟然還是一位工程設計的天才!
設計團隊按照關卓凡的設想拿出了最後的方案。“穹甲巡洋艦”就這樣誕生了——比起原時空,足足提早了十幾年。
需要說明的是,“穹甲巡洋艦”的相關專利,由關卓凡和英國設計團隊共享。
軒軍海軍訂購了兩艘“穹甲巡洋艦”,一名“驅雷”,一名“策電”。技術引數是完全一樣的:排水量兩千四百噸,艦長六十八米,寬十四米,吃水近六米,蒸汽風帆混合動力,裝備兩門八英寸後裝滑膛炮、兩門六英寸後裝滑膛炮、八門六十四磅前裝線膛炮。
最高航速十七節,幾乎趕得上“冠軍號”了,一點兒都不算慢。
裝甲敷設的第二種方案,是仿“冠軍號”和“射聲號”,自艦艏至艦艉,在舷身上加裝水線帶裝甲,即豎甲。這個方案,事實上就是把“巡洋艦”變成了“小鐵甲艦”,可稱“裝甲巡洋艦”。
“裝甲巡洋艦”敷設的裝甲的數量,遠遠超過了“穹甲巡洋艦”。因此,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