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87部分

社會轉化的過程中,這套東西如果始終不與時俱進,遲早會變成一套笑話。

文字和名號,在任何時代,都有其強大的力量,但不同的時代,一定會有不同的發揮渠道和表現方式。

擬封號的時候,關卓凡首先想到的是,這個封號,給誰看,給誰聽?

誰是排在第一位的受眾?

太后?皇帝?宗室?士大夫?

不,都不是。

排在第一位的,是他的軒軍。

廣大軒軍士兵,哪裡搞得清:“毅”字有何“嘉美”?“軒”字如何“寒素”?

他們看到、聽到“軒”字,第一反應一定是:這是“軒軍”之“軒”。第二個反應是:這是爵帥的名字。

他們的潛意識裡,“軒郡王”的封號,幾乎等同於:朝廷在法理上確定了——軒軍歸於關逸軒一人。

這層永遠不能宣之於口的意思,軍機大臣裡邊兒,有人隱隱猜到了幾分。但,也只是“隱隱”,只是“幾分”。

聖旨按照聖母皇太后的意思改過了,謄寫之後,分成兩份,兩宮皇太后一一用印,一份交內閣明發,一份頒給關卓凡——也就是正式授爵了。

頒旨的場面,慈禧原本是想搞得“大一點”的,但略露口風,關卓凡便堅決辭謝,只索罷了。

不過,頒旨的地點的選擇,慈禧就不肯讓步了。

本來,旨意如果不是頒到接旨人的府上,那麼頒旨的地點,就應該在接旨人的辦公之地——於關卓凡而言,自然就是軍機處了。

除非想“搞大個場面”,觀禮之人眾多,才會另尋堂皇開闊之處。比如,杜立德受爵那一次,邀請百官觀禮,就選擇了禮部大堂。

但是。剛剛說過。“搞大一點”的方案。已經被否決了。

不過,聖母皇太后說,軍機直廬“太逼仄了,轉個身子都會磕著碰著,還得擺香案、面南背北的,擠不下,不合適”。

軍機直廬的內部空間確實不大,可也沒到聖母皇太后說的這個地步。不過。“上頭”的言下之意很明顯,聖心所屬不是軍機直廬,這也不必多作爭論。

關卓凡自己不好說什麼,恭王是負責頒旨的,乃開口請兩宮皇太后的示,應該在何處頒旨接旨呢?

我看隆宗門不錯,地方寬敞的很。

啊?

隆宗門就在軍機處旁邊,面闊五間,兼之是門道,平日除了侍衛。沒有其他的人,“地方寬敞的很”。倒是真的。

不過,隆宗門的地位特別而敏感。

隆宗門是乾清門前廣場的右門,亦即西門,進去後,北而內廷中路各處,南而外朝中路各處,是紫禁城內廷、外朝之間的重要通路,稱“禁門”,非奏事待旨及宣召,即王公親貴亦不得擅入。

大員們的隨從,則任何時候都不可以進入隆宗門,只能在門外臺階二十步之外立候。

聖母皇太后指定隆宗門為關卓凡晉郡王頒旨的場所,可謂別出心裁,這其中……有沒有什麼深意呢?

至於這算不算“違制”、“僭越”,倉促之間,誰也說不好。

無論如何,先辭為上。

慈禧微微皺眉,說道:“你是不是覺得隆宗門打過仗,不吉利?”

喲,我把這茬子事兒給忘了。

嘉慶十八年,天理教作亂,遣一支奇兵,換裝潛入北京,在信教的太監接應下,居然攻入了紫禁城,一直打到了隆宗門。

這支教黨,人數不足百人,最終全軍覆滅,但此為“漢、唐、宋、明未有之事”,可以想見,給當時的朝廷造成了何等樣的震撼!仁宗為此下了罪己詔,臨終遺詔“永不忘十八年之變”。

隆宗門激戰,箭矢紛飛,其中有射中門上匾額和簷下椽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