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特的、整個聯邦陸軍軍銜第二高的人,而且,沒人和他並列。
關卓凡感覺到的不是驚喜,而是微微的惶惑:會不會過了?是林肯的意思還是格蘭特的意思?其他的將領會怎麼看?特別是,謝爾曼會怎麼看?
當然是林肯的意思,格蘭特附議,而謝爾曼,不但沒有意見,還更加精神煥發了。
謝爾曼這個人,說的好聽點,叫做“激情澎湃”,說的不好聽點,就是“情緒化”,他有一點點的神經衰弱,狀態起伏變化很大,狀態好的時候,仗打得好;狀態不好的時候,有時候仗會打得很糟糕。查塔努加謝爾曼的仗打得不大好,跟不久前他的愛子去世是有相當的關係的。
所以,謝爾曼是需要適度的良性的刺激的——這是林肯對謝爾曼的認識。而授予關卓凡榮譽中將軍銜,對謝爾曼,就是這種恰到好處的“刺激”。
和關卓凡併為西部戰區聯席總司令,謝爾曼是有一點心虛的。原因就是格蘭特顧慮過的:查塔努加戰役。軒軍比謝部打得好。至於資歷什麼的。關卓凡洋洋灑灑“平南八策”,卻不真正清楚自己在美**人中的形象:功勳卓著、堪平大亂的東方傳奇統帥。謝爾曼腦子中,根本沒有關卓凡“資歷不如自己”的概念。
因此,關卓凡被授予榮譽中將,謝爾曼心裡反倒舒了一口氣;同時,這種微妙的差距更激起了他努力奮戰的熱情。這就叫“良性刺激”。
而關卓凡因為意外加身的榮譽,不論出於壓力還是動力,也得更加賣力地打仗。
這就是林肯打的如意算盤。
當然。可能還是有一部分美軍將領會有想法,但大家也都明白,這支中**隊打完仗是要回國的,所以關卓凡的軍銜不論多高,都可以說是“暫時的”,將來不會和美國國內的高階將領產生什麼利益糾葛。因此想法歸想法,沒人真正不滿。
林肯還有一個考慮是很現實的。雖然說謝爾曼和關卓凡戰略思想相近,但具體到戰役戰術安排,總不能完全排除會產生不同意見,達不成統一時總要以其中一個意見為準。在這個問題上。從查塔努加戰役之種種來看,林肯更信任關卓凡。
謝爾曼的長處是戰略思路清晰。執行力堅決;帶兵上,戰役指揮多少是他的短板,他更擅長治軍和後勤。謝爾曼的部隊從不缺裝備給養,他的工兵是整個聯邦軍隊裡最強的。
關卓凡的軍銜比謝爾曼高半級,也即暗示:如遇事始終不能取得一致意見,應以關卓凡的意見為最後決定。
不過出這種事的機率很低,南下的時候,軒軍和謝爾曼部肯定是分兵兩路,具體的戰役戰術動作發生衝突的機會很小,有備無患而已。
關卓凡把“榮譽中將”加入奏摺,發了出去。
同時發出的,還有兩封家信,北京一封,上海一封,關卓凡倒有千言萬語要說,可電報是利賓接收的,然後再轉交給上海和北京的兩個家,所以什麼肉麻的、可能引起嫌疑的話都不能說,泛泛地報個平安罷了。
送走了卡梅隆,另外一個好訊息從戰地醫院傳到了司令部:吳建瀛甦醒了。
這可是已經昏迷了好幾天了!關卓凡立即趕到醫院。
吳建瀛還非常虛弱,臉上慘青慘白,沒有一點血色,對著關卓凡勉強微笑,幾乎說不出話。關卓凡著實勉勵了幾句,並告訴他獲頒國會榮譽勳章,給國內的摺子也重重地敘了他的功勞,囑他靜心養傷。
不能呆太久,關卓凡退出來之後,吳建瀛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