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千計的頂尖的、數百歲的科學家,直到這個時候,才悄然的計入科學城。
悄然間,科學城的管理者換了,悄然間一些新的研究專案開始實行,悄然間一批批新的研究成果被完善,然後進入太空兵工廠生產處一艘艘飛船;這些新的飛船一般不大,100公里算是這一批飛船中最大的了,最小的飛船隻有一公里左右,還有海量的百米左右的戰鬥飛船和機甲。
這些新生產的武器,外表看上去和一般的飛船沒有多少差別,就是炮筒更美化一些,飛船和機甲等的外表更加完美……不過這沒有什麼,要是沒有丁點的進步,才會有問題呢。
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新的武器成批次的被生產出來。
在外人看來,華夏王國的飛船技術,開始出現了兩極分化。軍用飛船在生產出1500公里大小的飛船之後,就開始全力生產30…100公里的飛船,尤其是30…50公里的飛船;這樣的飛船用料少,短時間就造出一大批。
反而是商用飛船,那種一看就笨重的飛船,越造越大;在商用飛船技術上,華夏已經準備開始衝擊3500公里的瓶頸。3500公里直徑的飛船,是超大飛船技術的第一個十分難以跨越的門檻。因為飛船本身幾乎絕大部分構造都是金屬結構,也因此導致飛船十分沉重;自身引力巨大。等到了3000…3500公里的時候,自身的引力就會引起坍塌。想要越過這個門檻,需要兩種技術:先進的設計技術以及強大的新材料。設計技術本身,就是科技社會最重要的組成之一。
而除了大飛船技術外,華夏王國竟然嘗試建造太空大陸!雖然說,第一個嘗試建造的太空大陸直徑僅僅只有一千公里,距離四大帝國的那種動輒三萬公里的,無法相比;但這樣的嘗試,也吸引了不少目光。
華夏這樣不倫不類得分發展,讓所有的國家都有些摸不著頭腦——這和明珠星域的文明發展之路,完全不同啊!
軍用飛船越造越小,就算是科技再先進,或者說有了另類的突破,小飛船也意味著戰鬥力量不足。那麼,是華夏王國在表現自己的“善良”?貌似除了這個,別的都說不清楚。
好吧,各位明珠星域的本土生命都沒有想到真正的空間技術——因為他們自己都沒有掌握,也認為華夏王國也不會掌握。
另一方面,商用飛船越造越大,貌似也是對“善良”的闡釋吧。至於說建造小型的太空大陸,難道是要模仿?、
當然,也有國家表示有懷疑,但是不知道該如何懷疑、從哪方面入手。經過強效藥和間諜事件後,大家都對華夏的反間諜技術諱莫如深。
不過這樣的變化,也因此了華夏民眾的恐慌,很多人都認為,缺少了防禦手段,華夏就是一個沒有刺的甜瓜,每人都可以啃一口。
實際上,帝國當然不會做沒有用的工作!華夏這個從誕生之初就不停徵戰的智慧種族,有著別的文明難以想象的、敏銳的戰爭思想和眼光。
鉅艦大炮意味著強大的攻擊力和防禦力、充足的物資和能量、超遠距離作戰的能力等,但是鉅艦大炮本身也有太多的缺點。笨重、耗費資源多、建設困難、維修麻煩、一旦損失都能讓一個帝國心痛。而且本身佔據了大量的金屬資源,也必然會影響到全社會的發展建設。
但是在明珠星域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在沒有儲存空間技術的情況下,卻形成了惡性迴圈,飛船越來越大,甚至讓一個國家將九成的力量,用來建造飛船上……
當然,開始的時候,華夏也是如此,因為想要生存,就必須有自己的鉅艦大炮。不過空間技術的研究成功,讓軍艦小型化成為現實。空間技術讓飛船攜帶的物資,和體積沒有了必然的關係,只與空間技術相關。而飛船體積小了,也意味著靈活,建造消耗的資源少,不耽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