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專門為了幫助笨重一些的重機槍轉移陣地。有經驗的老兵,儲存住機槍自然是沒有問題。
老兵使用的輕機槍,也是隻在一個地方打幾分鐘,甚至只打光一個彈匣之後,便立即轉移陣地,防的就是日軍的擲彈筒手。機槍射速快,槍口火焰明顯,即便是在夜間也不難尋找到目標。
日軍的擲彈筒手,都是清一色的老兵。即便在夜間作戰,尋找到機槍陣地也不是什麼難事。這玩意發射又不需要任何的陣地,加起來就能打。通常都是榴彈落到腦袋頂上了,你才知道這玩意打過來了。頻繁一些的轉移陣地,就成了對付這鬼玩意的最好辦法。老兵應對擲彈筒,都有在戰場上用鮮血換回的經驗。
相比之下新兵就不行了,儘管之前已經進行過類似的訓練。但是基本上打起來,就什麼都不顧。由新兵操作的兩挺輕機槍、一挺重機槍,在戰鬥打響不到十分鐘,就被日軍擲彈筒給打掉。
十分鐘之內便失去了三分之一火力的李明清,一下子便感覺到了壓力大增。在他對面的一木清直眼光何等老道,戰鬥打響幾分鐘之後便明顯看出來,當面守軍能擺在一線的兵力並不多。而最大的火力支援,便是這三挺重機槍。
只要敲掉了這三挺重機槍,眼前抗聯臨時構建的防線便可以輕易的擊潰。所以他立即將手頭兵力所有的擲彈筒的一半,將近十個都集中了起來,調過來專門壓制抗聯的機槍火力。這個戰術雖說陰損了一點,但也正符合日本人的個性,同時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不僅讓李明清的火力減少了三分之一,還打的剩下的兩挺重機槍轉移陣地的次數更加的頻繁。火力中斷的次數增加了許多,甚至射擊三兩分鐘就要轉移體陣地,極大的降低了壓制日軍攻擊叢集的火力。
而另一半專門提供火力掩護的十個擲彈筒,一度將李明瑞的部下給驅趕成只能以戰鬥小組的形勢作戰。日軍二十八聯隊參戰的都是清一色老兵,戰場經驗極其豐富。不依靠照明彈,僅僅依靠對面守軍的槍聲與彈道,就可以清晰的判斷出守軍那裡人多。其擲彈筒打的又準又狠,那裡守軍數量多就炸那裡。
日軍新式輕機槍點射,加上擲彈筒集團使用的戰術,以及不計傷亡代價,以中隊為建制的反覆衝擊。一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就多次突破李明清的防線。其中有兩次,差一點沒有造成李明清的防線全線崩潰。
後邊打紅了眼的一木清直,根本就不在乎傷亡數字。一箇中隊打殘了,換上一個中隊繼續攻擊。正面進攻,與側翼迂迴配合,拼命的擠壓。正面不足五百米的寬度,一次就投入一箇中隊的兵力。一個小時的戰鬥,攻擊力度就從來沒有下降過。
如果不是李明清將部隊中的老兵集中起來一部分,並儘可能的調整了一部分衝鋒槍和手槍,組成兵力再一個加強班的救火隊,由一個排長指揮專門用來堵塞漏洞。並當機立斷當場槍斃了兩個意志動搖,在少量日軍衝進陣地時候向後退的新兵,剎住新兵的恐慌情緒。他的防線,恐怕在半小時的時候就崩潰了。
李明清以這個加強班全部傷亡和自己違反紀律為代價,保證了陣地不失。但他手中本就不多的老兵,也基本上消耗一空。沒有了老兵作為骨幹支撐,再加上連排幹部的傷亡越來越大,他的陣地形勢更加岌岌可危。
第四百一十九章 玉石俱焚
只是他雖然保住了陣地,沒有最終崩潰。但在他的對面,同樣死戰不退的日軍卻是已經在他的前沿,打下了不少的釘子。其中距離他的主陣地不足三十米處的一個最大一個釘子,用戰死的日軍屍體壘成的簡易工事後面,足足有埋藏著日軍的一個小隊。
而剩下的幾個釘子,每個至少也有十多個日軍。這些日軍在輕機槍和擲彈筒的掩護之下,死死的釘在前沿,已經做好一切準備給眼前抗聯已經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