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心;
他想賺大錢,卻又同時固守著自己的那份孤傲與清高;
他時尚前衛,思想開放,卻又慎於用行動表達;
他追求完美,卻又經常與“骯髒”的人和事“同流合汙”;
他憨厚真誠,卻又極其睿智;
……
思想家往往伴隨著孤獨與痛苦,思考的越深痛苦越大。許多思想家就是在這種無望的追索中痛苦一生,孤獨也由此而生。周帆終極的追求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所以他給人的另一印象是深不可測。總之,他決不是一個簡單快樂的人,他不允許自己糊塗地生活。他說自己永遠“在路上”,存在主義的“此在”思想導致他不停追索新知,不斷修正著自己的見識,他的思想像浮萍一樣不願意在某處紮根。
頗為幽默的是,鍾愛文化的周帆現在卻成為一名商人。這也許是一種歷史的錯位,因為社會上商業通病與文化道德經常勢不兩立,現實與理想的衝突使他經常迷失自我。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違背商業道德成為許多人成功的法則。許多善的品質被掩蓋和抵制,在通往金錢的道路上,道德與誠信只是商人們手中招展的旗幟而不是武器。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種商界潛規則從上世紀中葉至今,整整影響了幾代人。直到如今“無商不奸”的陰霾還根深蒂固。周帆恰恰處於這種過渡,在精神良知與物質現實的拉扯中使他痛苦不堪。這是多麼大的反諷,堅守商業道德往往會吃眼前虧,要麼做個精明投機的商人,要麼做個迂腐的文人,有的人乾脆放棄尊嚴和信念成為金錢的奴隸,有的人退守道德,樂於清貧,而這兩者他什麼也不想做。
一、周帆素描(2)
人格焦慮使他長期處於困惑與痛苦的兩難選擇之中,一個不賺錢的商人是個不敬業的好商人,但經商經常要犧牲道德準則與尊嚴。在佛經裡講“六道”輪迴,在天堂與地獄之間,有一層空間稱作“無間道”,意謂透過無間斷無間隔的修煉而解除煩惱通往涅槃的途徑,卡在“無間道”裡靈魂上不去也下不來。
現實中的周帆就象卡在“無間道”裡,他不斷地在暈眩與痛苦中突圍。但他一直在兩者之間尋找著一種平衡,他堅持用自己的行動,來改寫被人們尊奉了幾千年的思想認識,他遇到了突圍困境,可他依然執著地行走……
在周帆公司裡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則,就是強力推行再學習文化政策。他還毫無功利地定期為員工講學,像課堂一樣為員工佈置閱讀作業,並不遺餘力地為員工打造各種學習環境,當然自己也經常獨自寫作到深夜。就這樣他培養出了一代代優秀人才,又任他們最終一個個離去。有人戲稱他公司是免費培養人才的搖籃,這種費力不討好的舉動一直在延續。
一個理想的現實主義者居然在他身上成為現實。對於在公司的業務拓展上他的姿態更是另類得可以,他從不卑躬屈膝刻意討好客戶,他應邀與客戶談合作,永遠以一副指導者的派頭出現,不點頭奉迎去追求眼前利益,不遵循現代商業潛規則是他又一獨特風格。思想家是用強大的思想征服對方,絕不借助於外力和額外因素。一個以純粹個人魅力取勝而不刻意追求業務的老闆,與趨炎附勢的“務實”者形成鮮明對照。當然,在現實中也錯失掉許多業務,這種“清高”令許多人費解,他卻不以為然,依然勾畫著他的人格精神圖景。
他有許許多多的崇拜者,幾乎每天都會接到讀者、聽眾的手機簡訊、電子郵件和電話,他一有空閒,便呼朋喚友小酌,然而他的內心世界是孤獨的。“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他就是這樣孤獨著、狂歡著……
周帆畢竟是個灑脫的人,他的社會活動異常活躍。一個看似無目的的社會行動者,他呼朋喚友,四處講學,出入於酒肆茶吧,榮譽鮮花的包圍給人一種得過且過的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