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生生將人來人往的熱鬧城池,變成一座巨大的墳墓,充斥著恐懼與絕望。
大景承平已久,並非群雄並起、逐鹿天下的戰亂時代,那些關於血與火的殘酷記憶,原本只存在於祖先的口口相傳。
沒想到,一朝成為現實。
中原內地的城池已許久未承受過戰爭的洗禮,單憑一腔熱血,阻擋不了汝陽王的進攻。
投降,就能得太平,保住一家老小和全城百姓的性命。
反抗,就是屠城的下場。
一手懷柔、一手鎮壓,汝陽王把玩人心的手段,爐火純青。
中原大地瑟瑟發抖,一眾地方官員連夜商量對策。
汝陽王用兵,並不按常理前行。
誰也不知道他下一步會選擇怎樣的路線,出現在哪座城池之下。
但有一點很明確,誰都不想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
於是乎,在汝陽王屠了兩座城之後,後面的路就變得格外好走。
大軍剛到城下,就有人主動送來糧草,開門迎接。
地方官裡,有那起子性子烈忠心朝廷不願意投降的,就會被同僚提前綁起來,不讓他連累眾人。
汝陽王蓄謀已久,就連從河西到京城的通訊都能阻隔,何況是他自己的大本營呢?
“汝陽王反了”這個訊息,直到半個月後才傳入京城,放到謝殊案頭。
那個時候,汝陽王領著的大軍,已經到了潯陽城下。
謝殊做夢也沒想到,汝陽王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舉起反旗。
難道,他就那麼有把握?
他憑什麼?
究竟有何倚仗?
謝殊想不通,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快速通報軍情,派兵支援潯陽。
到了此時,他方察覺手頭無將可用。
能征善戰的將軍,都在邊疆。
唯一一個回京的燕長青,又領軍去了河西,最新送回的軍報顯示他被迫滯留在居延城。
現狀如此,朝堂上商議,也沒有什麼建設性的意見。
領軍打仗不是政見不和的口水戰,是要真刀真槍上前線拼殺的。
好在有老牌勳貴挺身而出,集結了一萬五千人的軍隊,前往支援。
至於京畿大營,因為被燕長青帶走了一萬人,剩下的兵力,朝堂上大部分朝臣群情激昂的表示:一定不能動!
必須留下來守護京城,保護皇上和太后娘娘的安危。
謝殊聽得發笑。
什麼守護京城,你們就明說保護你們好了!
作為京官,這些人哪裡敢輕易逃走。
既然不能跑,那當然要留下足夠的兵力,以防汝陽王突然出現在京城腳下了。
可笑!
也不想想,如果抵擋不了汝陽王的攻勢,就等著被他一路攻城掠地越發壯大嗎?
真等他兵臨城下那一天,京畿大營那點兵,又能抵擋多久?
:()穿書後,我被五個小反派嬌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