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長素抑制植物生長
播種後,植物的種子就會萌芽生根、抽枝長葉、開花結果,這些現象都是司空見慣的,但種子為什麼會生根、長葉、開花結果呢?
上世紀30年代,人們知道,植物的生長是由細胞分裂和細胞體積增大而引起的。可是,是什麼物質促使細胞分裂,使植物生長的呢?
到了50年代,植物學家透過實驗研究,找到了抑制植物生長的物質。科學家從植物體內把這種物質提取出來,並把它叫做“植物生長素”。現在,已經發現的植物生長素有生長素甲、生長素乙和異生長素。
生長素能促進植物生長,但它本身害怕陽光,見到陽光就躲避,流到避光的一面去。背光一面生長素多了,長得就特別快,而向光的一面就長得慢些,這些植物就向生長得慢的向光面彎曲。由此可見,光是植物生長的一個重要條件。
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含量較少,且多集中在各生長部分的頂端。據研究分析,700萬棵玉米幼苗的莖尖,只含有1毫克的植物生長素。然而,這微量的生長素卻具有促進細胞分裂和增長、影響細胞分化、增強新陳代射等作用。同時,植物生長素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濃度不能過大,否則會抑制植物的生長。
上世紀80年代,科學家從油菜花粉中分離出一種新的生長素。經研究,這種新的植物生長素效力很高,只要用極稀的溶液來浸泡黃豆種子,就可以使黃豆的生長速度提高一倍。用它來噴灑蘿蔔、萵苣等蔬菜,平均畝產可增加15%~30%。
新的植物生長素具有無汙染、效率高等優點,但從油菜花粉中提取,得到的數量甚微,無法大規模使用。因此,科學家們正致力於人工合成植物生長素,有了它,就可以大規模使用和增產了。
遺憾的是,要想人工合成植物生長素,先得弄明白生長素促進植物細胞生長的機理是什麼?迄今,這對科學家來說,仍是個未解之謎。
植物與真菌相互依存
樹木和真菌相互依存的現象,很長時間以來都是個難解之謎。
在一個多世紀前,一種叫水晶蘭的植物引起了科學家們的廣泛興趣。水晶蘭的身上沒有葉綠素,莖上不長葉了,而是覆蓋著無色的小鱗片,形態上很像某些寄生植物。它不具備葉綠素,顯然只能攝取現成的有機養料,那麼它是如何得到有機養料的呢?是像腐生植物那樣完全依靠自已獲取營養,還是如同寄生植物那樣從樹根上獲取呢?
經研究發現,水晶蘭不是寄生植物,它完全是從土壤裡獲得有機營養的。水晶蘭根的整個表皮覆蓋著密密麻麻的某種真菌的菌絲,菌絲體比表皮本身厚1~2倍。小根的末梢是在真菌鞘裡,單獨或成束的菌絲從四面與真菌鞘分開,這與寄生真菌有所不同,因為後者菌絲只在根的表面,而不會侵入到根的組織中去。顯然,水晶是由菌絲承擔了供水營養的任務,在*上取代了根毛的作用。
水晶蘭中的奇妙現象,使更多的學者開始對蘭科植物進行全面研究。他們發現,真菌是蘭花種子萌芽必不可少的條件。
那麼,除了蘭花以外,真菌對別的植物是否也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或者,由於它的介入,會不會使某些重要的經濟作物豐產高產呢?
科學家在兩個不同的地方種植馬鈴薯,一組是未施過肥的但有各種真菌的土壤,另一組是沒有真菌的普通土壤地。結果第一組的馬鈴薯受重疊真菌的嚴重感染,高質量的塊根大豐收,而第二組的馬鈴薯卻連一個塊根都沒結,顯然,用種子栽種的馬鈴薯離不開共生菌真菌。
今天,菌根真菌與植物生長發育關係的迷霧正在一層層撥開,但是在植物與真菌為什麼要互相依戀的*機制探索中,仍有許多難以解釋的謎團有待於科學家們去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