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8日,大年初一。
日本。
在明治維新以前,日本和中國一樣使用夏曆修改而來的陰陽曆計年,也過大年三十的除夕、大年初一的春節。守夜、敲鐘、壓歲錢,風俗和中國並無二致。明治維新以後,中華的一切傳統都被視為糟粕而拋棄。1873年日本採用現在通行的格里曆,定公曆1月1日為新年,最先日本人和中國現在一樣,過元旦和春節兩個新年。隨著福澤諭吉1885年發表“脫亞入歐”論,過春節的習俗漸漸在日本的大多數地方消失。
在前兩年,春節都和平常的日子沒什麼區別。只因為今年的這一天是星期天,日本的街頭才比往常稍稍熱鬧些。在神戶下山的一戶人家住宅門上,此時居然還貼了一戶萬年紅的對聯,上面寫道:
忽相思,更添了幾聲啼���
屢回顧,最可惜一片江山。
這副集宋詞的對聯和門上“留春別墅”的匾額大為切合,足見撰聯者的良苦用心。
過了七八點鐘,開始陸陸續續有訪客登門。儘管來客有中國人也有日本人,但見面一例是鞠躬作揖,看得出都是特地來拜年的,而出面迎接大家的赫然是名動中外的梁啟超。訪客無一例外被迎進客廳,坐在榻榻米上喝著熱茶,說些恭喜祝福的好話。期間不斷有訪客起身告辭,也不斷有新的訪客加入其中。等到近午時分,屋裡只剩下幾位親密好友。終於可以說些知心話。
作為梁啟超師弟,麥孟華率先問道:“任公,再過幾天就是你四十初度。孔夫子雲:‘四十不惑。’不知仁兄惑是不惑?”
梁啟超出生於1873年2月23日。按照中國虛歲演算法以及“過九不過十”的習俗,確實過幾天就是四十歲了。
梁啟超聞言一聲浩嘆:“是啊,轉眼愚兄已到四十不惑之齡!回首四十年間,但見社稷傾覆、國君遜位、民生凋敝,平生志業一事無成,年華如流水去而不回,一念及此。便覺五內如焚。如今流落海外,馬齒徒增,實在是愧對父母教誨、恩師訓育、君上恩澤啊!”
麥孟華道:“雖然社稷傾覆。然社稷猶在;雖然國君遜位,然國君尚存;雖然民生凋敝,然民生可救。所以我等萬不可心灰意冷,當以餘生奮力報效國家。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使君上覆位、國統重光,方是不負父母教誨、恩師訓育、君上恩澤。仁兄現在正是年富力強之時,而且是海內聲望所在,更應當快馬加鞭,讓老師南海先生稍稍息肩!”
梁啟超搖了搖頭:“孺博,要是一年前你和我說這句話,愚兄還會不負師教勉力而為。現在國家形勢如此。即便想實現虛君共和政體尚不可得,又怎麼可能回到之前的君主**呢?”
麥孟華一愣:“那任公打算將來怎麼辦?”
梁啟超道:“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愚兄現在日日徜徉在松濤柏林中,獨思天地悠悠,領悟萬物哲思,覺得頗為輕鬆愜意,將來以此終老也未可知。”
麥孟華笑了:去年年底他還在撰寫《財政原論》、《新中國建設問題》,現在又打算寫作《中國立國大方針商榷書》、《財政問題商榷書》。這種一心想著救亡拯急、積極為統治者獻言獻策之人,怎麼可能甘心嘯傲山林息影林下?
徐佛蘇問道:“任公,您去年九、十月間發表《新中國建設問題》一文,不是還秉持虛君共和的政體麼?”
梁啟超道:“不錯!當時在下認真分析了各種西方先進政體,並相互比較,認為中國最適合英倫式的虛君共和政體。因為在**成風、奴性十足的中國社會實行美式民主共和,必然會導致軍閥混戰不止、百姓流離失所的慘況,中國將長期不能重歸平靜。而中國四周列強環伺,如果沒有一個頑強統一的中央政府以引導國家走向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