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鍊成精的程德全明白江蘇乃是衝突的核心地帶,自己這個夾縫人物處在南北之間肯定左右為難,說不定還要遭受池魚之殃,乾脆宣佈辭去江蘇都督之職,北上就任內閣的交通總長。隨後,代理鄂軍都督的段祺瑞也將湖北軍權匆匆交給南下的“幹殿下”段芝貴,返京就任陸軍總長。緊接著,前四川都督蔣志清也乘坐飛機來到京城。
這件事在後世的史書上被稱作“三督入京”,標誌著中央政府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清末民初喧鬧一時的各省自治運動已經步入末路。
對於三督入京的原因,一般認為是孫元起與袁世凱在調整軍事部署,準備對南方革命黨採取雷霆一擊。也有人認為這次人事調整的主要操作人是孫元起,其目的是在為即將到來的世界大戰未雨綢繆——眾所周知,孫元起對於國內外形勢的判斷可是首屈一指的,至少從現存史料上看還沒有出現過大的紕漏。還有極少數孫元起的腦殘粉頑固認為,三督之所以願意入京,完全是孫元起的人格魅力所致,歷史已經一再證明,跟著孫元起混才是最有前途的!
其實當初三個人進京都有些心不甘情不願:江蘇、湖北、四川在全國來說都是舉足輕重的大省,可不像雲南、貴州、廣西那種邊邊角角,可以棄之如敝屣!而且執掌全省軍政大權的都督與有名無實的內閣總長相比,可謂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是他們各自都有不得已的苦衷。最終只能乖乖就範。
就拿蔣志清來說,原先四川治下有五千兩三百萬人,規模不亞於東西洋一大強國。加上山河阻隔,完全就是王霸之資。誰知他剛嚐到都督的滋味,就被孫元起調到京中擔任海軍總長。海軍有什麼?十來個人七八條槍。總長完全就是聾子的耳朵——擺設!可他能有什麼辦法?如果再給他一兩年時間,把軍中連排以上的軍官撤換一遍,或許可以藉故推脫孫元起的傳召。但現在不行。
現在四川民眾還時刻銘記孫元起年前蠲免賦稅的好處,軍中骨幹大半是以前從經世大學附屬學校徵召的學生,而且不知道楊度在巴蜀安插了多少釘子。如果他蔣志清膽敢抗命不遵。只怕過不了三五日,就會被擒送到孫元起面前。所以,儘管蔣志清心裡十二萬分不願意。但還是強作歡顏,乖乖地與同樣滿腹牢騷的閻錫山完成交接,然後儘快趕赴京城。並且到京後顧不上休息,便立即去拜訪自己的恩師孫元起。
後世有人曾評價蔣志清的軍事才能頂多只能勝任一個步兵排長。但他玩弄政治陰謀的手段絕對是一等一的。這從他在治川一年多的表現中就可以看出來。見面之後,孫元起對於他的功績也是大加褒讚。
隨著兩人談話步入正途,蔣志清還是忍不住問道:“就學生所知,海軍乃是極具技術含量的兵種,唯有科班出生並在海軍中浸淫多年者才能勝任總長之職,諸如之前的薩鼎銘(薩鎮冰)、劉子英(劉冠雄)皆是如此。學生雖然也是軍校畢業,但所學乃是騎課,畢業後一直在陸軍中歷練。從沒有與海軍打過交道。不知先生為何委任學生為海軍總長?”
孫元起知道蔣志清心裡有怨氣,當下笑道:“確實如介石所言。海軍極具技術含量,普通人還真玩不轉。好在如今咱們海軍的家底已經被折騰得一乾二淨,只剩些三文不值二文的破銅爛鐵,可以由著你們隨意折騰,邊學邊摸索。都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我很想看看介石你執掌海軍之後,能不能獨闢蹊徑將中國的海軍起死回生?”
蔣志清搖頭道:“先生太抬舉學生了!只是現在中國海軍情況如此,恐怕神仙來了都無計可施!學生在赴京前曾大致瞭解了一下國內外海軍的情況,不瞭解還好,至少心裡還存有一絲希冀;瞭解情況之後,心中完全是萬念俱灰!”
“哦?介石何出此言?”孫元起都是有些好奇。
蔣志清道:“學生僅說兩組資料,先生就知道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