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7部分

。只留下五六萬兵馬圍城。

法正道:“主公,可以修書給曹操,讓他派兵出秭歸,偷襲麥城。我軍拖住袁軍主力,使其不能回防,破敵必矣。”

劉備黏著短鬚,笑道:“此計甚妙,魏延,你跑一趟,從水路去白帝城送信給曹操。快去快回。”魏延心說快不了。

“主公,白帝城距離江陵,將近四百里,即使是順風坐船,只怕也要四天往返,萬一,我不在的時候,敵人攻城怎麼辦?”

劉備心想,你還挺自大的。沒有雞蛋就不成席了。我手下大將多得是呢。“沒事,還有吳懿將軍在,你不必擔心。”

魏延極不情願的坐上船,向白帝城進發,一路上還在想,看著吧,沒有我魏延,江陵城肯定受不住。

不說,魏延去見曹操。單說,魯肅過江覲見孫權。魯肅這些日子,沒有一點訊息,是因為,孫權一直都在猶豫。先是孔明來遊說,倍說唇亡齒寒、兔死狐悲的道理。孫權一方面覺得有些道理,二來覺得,自己出錢出力,替劉備去打仗,有些吃多了撐的。人家晉王袁熙,並沒有向東吳宣戰嗎?而且這些年來袁、孫兩家關係也不錯。袁熙還保舉了他做吳王。正在這個節骨眼上,魯肅來到。魯肅在合肥,和孫權打交道,相比之孔明有先天上的政治優勢。

老朋友魯肅一見面就向孔明陳述了來意。說晉王袁熙,願意割讓皖城、居巢,以示絕無侵佔之心。江夏郡就當是送給吳王的禮物,晉王決不再取回。袁軍的大隊人馬,絕不會靠近江夏。“請吳王,放寬心,晉王只是想和劉備、曹操瞭解一些恩怨,絕沒有屯兵江東的野心。倒是,劉備和曹操,這兩人鷹視狼顧,野心勃勃,眼下沒有立足之地,必定會打江東的主意,大王不可不防呀。”

這話說到孫權的心窩裡去了。孫權即擔心袁氏吞併,也擔心,劉備、曹操打壞主意。這兩天,真是寢食難安。

前些日子,孫權和周瑜談過一次,周瑜也拿不定主意。此時形勢和《三國演義》大不相同。

三國演義上,曹操無視劉備存在,直接耀武於孫權,給孫權下了戰書,原文好像是,“我率領八十萬大軍到此地,願意和孫將軍會獵於武,盼你早早歸降。”這種情況下,孫權才召開了緊急會議,討論,是戰,還是降。周瑜等一班武將,拍案而起,誓與曹操決戰。在曹操下戰書之前,周瑜一直都在鄱陽湖訓練水兵,可見他對劉備和荊州的存亡,並不是太放在心上的。畢竟,還隔著一條大江嗎?

此刻的情形,讓周瑜非常的難受,你說出兵吧。出師無名。晉王和劉備有私人恩怨,曹操又是有名的國賊。沒必要拿江東兵的性命去冒險。袁熙勢力強大,號稱大軍三百萬,能不招惹的,就不去招惹。

可如果不打,萬一劉備被滅了,袁兵乘勢南下,渡江作戰,奪取江東六郡,就等於是失去了劉備和曹操兩個盟友,江東將陷於獨自作戰的窘迫中。第三,江東兵豁上老本去跟袁軍拼命,勝了之後,曹操劉備,這兩個喪家犬,定然乘機瓜分江東之地。那時候,吳王賠本賺吆喝,更是彆扭。

周瑜做的最好的打算是——隔岸觀火,最好袁、劉、曹。這三家三敗俱傷,袁軍無力南下,劉備、曹操羽翼斷折,江東出兵把兩家收拾了和袁軍平分天下。才是上策。至於消滅勢力強橫的袁兵,周瑜根本連想都沒有想過。那是不可能地,至少在近十年內,沒有人可以做得到。

所以周瑜和孫權說:“此刻形勢還不明朗,勸大王靜觀其變,不要輕舉妄動。假如開罪於晉,後患無窮,失去劉備這個盟友,對江東也是一大損失。再等等,看看兩家的態度如何。我軍此刻要做的,就是謹守城池,派兵守住大江和江夏郡,防止袁、劉吞併。”

孫權也覺得周瑜說的有理,命令周瑜帥兵赴三江口布防。自己也要趕赴柴桑。可是,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