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彬一當書記就取消了書記辦公會,改革了常委會,加強了全委會。常委會只決定議題,不議事,把常委會的職能轉移給全委會。李仲彬說:這是我上臺乾的第一件事,也是我行使的最大的權力,就是把我書記的權力全部分散,順便也把組織部長的權力下掉一些。以前提拔一個幹部,開書記辦公會。書記副書記碰頭,先議一議,再上常委會。實際上往往是一把手說了算,常委會走形式,跑官要官的都到書記這裡來了,要不就去勾兌(拉攏、討好、巴結)常委。現在對不起,就是提拔個副局長,我都沒權力。先要群眾公推,然後組織考核,對外公示,最後全委會投票,票到哪一個就是哪一個,我當書記的一句話也不能說。全委會有27個人,你去勾兌吧,看你勾兌哪個!其實要勾兌也不難,你把工作幹好,讓群眾滿意,就是最好的勾兌。你還是勾兌老百姓去吧!
我說對不起,全委會票決也未必就靠得住,如果等額的話。
李仲彬說,提拔必須差額,至少兩個候選人,甚至三個。兩個人總有一個競爭,民主裡面有一個選擇權的問題。你拿一個我們選誰呢?當然候選人太多了也不好操作,二到三人比較合適。
我問,平調也票決嗎?
李仲彬說,平級調動也要票決。平調錶面上看好像很光明正大,沒有提拔誰誰誰,其實裡面的腐敗很可怕。一個文化局局長調去當財政局長,一個機要局局長調去當建委主任,肯定不一樣嘛!這裡面的名堂多啊,這裡面的貓膩多啊!所以非全委會票決不可,當然不能差額,只能等額。儘管是等額,是平調,如果大家不認同你,你還是調不了。
新都區的這項改革,力度不可謂不大。但李仲彬認為還不夠,他還要搞“公推###”。所謂“公推###”,就是“公開推薦,直接選舉”。當然,這裡面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他們的做法,是先在學校試行。李仲彬說,為什麼要先從學校開始?因為教師的民主意識要強一些。基層民主建設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逐步培養,逐步訓練。培養訓練得差不多了,然後再由點到面,橫向和縱向一步一步來。所以先在學校,全體教師選校長。然後在村,全體黨員選支書。最後在鄉鎮,全體黨員一人一票選舉黨委書記。
我問,差額還是等額?
李仲彬說,當然是差額,等額就沒意思。
我又問,這麼說,每次都有落選的了?
李仲彬說,當然有,包括原來擔任這個職務的。村支書選掉了58個,學校校長選掉了12個。鄉鎮黨委書記倒是沒有選掉的,但有人沒敢報名。
我再問,選掉了怎麼辦呢?
李仲彬說,學校校長選掉了,回去當老師,村支書選掉了,回去當農民。鄉鎮黨委書記是新人新政策,老人老政策。如果是新當選的書記,幹到中間你的任期目標沒完成,被罷免了,你原來是什麼位置就把你放回什麼位置。如果原來就是黨委書記,就保留你的政治待遇,回家過年去吧!
我問,不像以前那樣,實在幹不下去了,就給他換個崗位?
李仲彬說,絕對不行!不但他不行,他班子裡的人也不行。實行鄉鎮黨委書記公推###以後,當選書記有對副書記、常委、正副鎮長的提名權,報上級黨委批准後,由黨代會和人代會選舉。所以,你一旦被罷免,整個班子也得全體辭職,重新啟動新的選舉程式。原來是科長、副科長的,還是回去當你的科級幹部吧!這也是和國際慣例接軌,政務官選舉產生,事務官提名產生,技術官考試產生。它帶來什麼好處?就是解決了黨政幹部的團結問題。過去書記跟鎮長不容易搞好,現在沒有一個搞不好的。大家都在一條船了,有困難一起克服,要翻船一起落水。同舟共濟,休慼相關,他們能不團結?長期不容易解決的問題,稍稍把制度改進一下,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