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著玉帝作揖打躬,像極了世間靠行騙吃飯的方士,哪裡像清靜自守,無為無念的道德高人?當然,《大鬧天宮》動畫片中,太上老君形象更是慘,那上面太上老君長著一副三角眼,透著奸邪之氣,像個老奸賊。
在《封神演義》中,太上老君的形象“高大”了不少,裡面邪派最大的BOSS通天教主還要叫他“道兄”,此書中雖然太上老君的地位高了不少,但這個“太上老君”,門戶之見極深,或暗中策劃,或赤膊上陣,和道門中的其他教派爭強賭勝,大打出手,結果最後也被鴻鈞老祖批評教育了一回。
太上老君更窩囊的事還有,隨便一個無證上崗的茅山道士類的人物,都可以口中唸唸有詞:“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雖然有人解釋說:這並不是叫太上老君來聽命令,“律令”不是指命令,是周穆王時一個人的名字,此人跑得比劉翔快多了,後來成為雷部的神。據說西北有一種神獸,形狀如馬,足不著地,其行如風,就是律令變化而來。所以“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的意思不是叫太上老君快來聽你的命令,“急急如律令”應當是像律令般的快速,用律令的速度來形容老君反應快速的程度。正確的理解是“太上老君啊,你趕快來幫助我吧!你要像律令那樣行動快速。”這是信徒求助的話,表現求助的迫切。但最算是這後一種解釋,太上老君當得也不舒服,任何一個信徒一聲“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就要快速“出警”,實在比110值班的警察叔叔們辛苦多了。
好了,聊了這麼多,想說的意思是,歷史上真實的老子和“太上老君”的性格相差太遠。真正瞭解到老子後,我們會發現,真實的老子比神化了的太上老君更玄妙深邃,更讓人肅然起敬。
老子又名老聃,李耳,生活的時代是春秋末年,大多認為在公元前571…471年之間(也有說在580~500年的),具體的生卒年代已無法準確考證。史書記載,孔子曾向老子問道,所以孔子和老子應該是同時代的人,與此同時,南亞的印度半島誕生了佛祖釋迦牟尼,古希臘出現了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斯,幾位偉大的哲人同時降臨人間,讓公元前五世紀的文化史呈現出一派“超豪華”的明星陣容。
老子的生平事蹟其實也很簡單,老子曾任“周守藏室之史”,這個“周守藏室”,相當於現代的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珍寶館的綜合。老子大概曾長年在這裡面工作,因此精研了眾多的典籍資料,為他成為一代道德高人打下了基礎。大家看《射鵰英雄傳》中寫《九陰真經》的黃裳,就是因為做《道藏》中的校對工作,而無師自通,成為武學大高手,更寫下《九陰真經》這部奇書。
老子在圖書館工作了很多年後,也有了名氣。於是孔子專門去向他請教。這件事《史記》中有記載,道家如《莊子》等書上也都這樣說,看來應該是事實。當年的孔子地位遠沒有後世那樣高,什麼“大成至聖先師”之類的頭銜,孔老二生前根本聽都沒有聽過,所以他向老子請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過後來儒道相爭時,道家往往將此事拿出來炫耀,看,你們儒家始祖孔子都向我們的始祖老子求教不是?孔子對老子的學問是非常佩服的,他對弟子們說:“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乎?”意思是說老子的學問深不可測。不過,因為孔子的思想和老子在根本上差異很大,所以孔子對老子的思想並沒有接納,儒道之間從開始分歧就有不少。
老子聞名於世的另一個事情就是西出函谷關,寫下道德五千文了。老子後來見周室逐漸衰敗,小人當政,亂成一團,就離開了周地,到西邊去。過函谷關時,守關的長官尹喜請他寫下了《道德經》一書,然後老子出了函谷關後就再沒有訊息,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對於這段故事,大家基本上也都知道。不過有些地方介紹的似乎有誤。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