Ⅵ 在當牧師的伯父家裡,日子過得千篇一律。
早飯後不久,瑪麗·安拿來了《布萊克斯特伯爾時報》。凱里先生和兩位鄰居合訂的,從10點至1點歸他看,然後花匠才把報紙拿給萊姆斯莊的埃利斯先生,他可保留到7點。之後報紙又傳到了馬諾宅的布魯克斯小姐手裡,因為她最後拿到報紙,所以報紙就留在她那兒。夏天凱里太太做果醬的時候,常常向布魯克斯小姐要一份報紙來蓋這些罈罈罐罐。牧師一坐下來讀報時,他妻子就戴上無邊女帽,出去買東西。菲利普跟著去。布萊克斯特伯爾是個漁村,鎮上只有一條大街。街上有許多商店、一家銀行,還有診所及二三家煤船主。而小港口周圍就全是漁民和窮人居住的破爛不堪的小街道。因為他們上小教堂做禮拜,故總被人瞧不起。凱里夫人在街上要是遇到那些非國教的牧師,總要走到街的對面去,避免和他們照面;有時來不及了就低著頭,眼睛緊緊盯住人行道。在一條大街上竟設立了三個小教堂,這件醜聞,牧師從未聽之任之。他總覺得法律本來應該出面阻止它們的建立。在布萊克斯特伯爾買東西可不是件簡單的事。鑑於教區教堂離城裡還有兩英里這一客觀事實,不信奉國教者是很普遍的。因此,有必要專門與上教堂做禮拜的信徒打交道。凱里太太深知牧師光顧哪家商店,對商人的信仰關係極大。有兩個做禮拜的肉商,他們不明白為什麼牧師不能夠同時與兩個肉商做生意,他們對於上半年到這家買下,下半年又到那家買的這一簡單的辦法不滿意。牧師不向他買肉的肉商,常常威脅說他不上教堂做禮拜。牧師有時也針鋒相對:他不做禮拜是非常錯誤的。但是,如果他錯上加錯,竟敢上非國教的小教堂做禮拜,那麼,儘管他的肉質量再好,凱里先生也只好和他斷絕來往。凱里太太常常在銀行停下來,給經理喬賽亞·格雷夫斯捎口信。他是教堂唱詩班的領班、出納和教堂執事。他瘦高個,灰黃色的臉,鼻子很長,頭髮全白了。在菲利普看來,他似乎很老了。他負責教區的賬目,安排款待唱詩班及為學校辦娛樂等事。雖然教區教堂沒有風琴,他所帶領的這個唱詩班卻被公認是肯特郡最出色的。每當有什麼儀式,譬如主教大人施堅信禮,鄉村牧師感恩節來佈道等等,他都得做必要的準備。他甚至連草率地和牧師商量都不要,就毫不猶豫地對各種事情包攬獨斷。牧師雖然主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對這個教會執事辦事的作風很不以為然。看來,他儼然以全教區最重要的人物自居。凱里先生常常對妻子說:假如喬賽亞·格雷夫斯不收斂點,還是一意孤行,有朝一日他要教訓他一頓。凱里太太勸告丈夫對喬賽亞·格雷夫斯容忍點,說他並沒有壞心眼,即使他不那麼稱得上君子,那也不是他的過錯。牧師以實踐基督道德自慰,便採取了容忍態度。但是為了出氣,他在背後老罵教會執事是俾斯麥。
有一回這兩個人吵得很兇,凱里太太一想到那情景還有些沮喪不安。事情是這樣的,保守黨候選人宣佈要在布萊克斯特伯爾的大會上發表競選演說,喬賽亞·格雷夫斯把演說安排在佈道廳舉行以後,才跑去找凱里先生,並且對他說,他也希望他在會上能講講話。看來候選人已要求喬賽亞·格雷夫斯主持會議了。這是凱里先生所不能容忍的,他認為牧師的職權理應受到人們的尊敬,這是不能含糊的。牧師在場,卻讓教會執事來主持會議,這未免太可笑了。他提醒喬賽亞·格雷夫斯,教區牧師乃是教區的至尊人物,也就是說在教區內牧師說了算。喬賽亞·格雷夫斯回答說,他頭一個承認教會的尊嚴,然而這回純屬政治問題。他也提醒牧師,他們的聖主耶穌基督告誡他們“該撒之物當歸給該撒”。凱里先生也以牙還牙回擊說,魔鬼也會引用《聖經》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本人在佈道廳是唯一有權威的人,如果不請他主持,那他就拒絕在這地方召開政治性的會議。喬賽亞·格雷夫斯對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