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的過程,就是突破思維與自性開顯的過程。此過程轉識成智亦是,二相歸一相亦是,極性轉非極性亦是,比量到現量亦是,相對真理到絕對真理亦是,轉凡成聖亦是,淨化心靈、完善人格、昇華境界、迴歸自然亦是,儒釋道聖賢的理論操行皆是!
老子曰:“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三章》)
“常使民無知無慾”,這是人們很難理解老子慈悲智慧的內容。為什麼要“使民無知無慾”呢?“無慾”還可以理解,“無知”就不能理解了。尤其是“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之說,就更不能理解了,甚至就想不通了。於是,被一些淺薄之人說成是“愚民”政策,將老子說成了復古倒退愚民學說的理論家了。的確,二相有欲的認識必然導致識心分別強化;識心愈分別愈強化,“為我”的主客(二相)取捨就愈堅固,自私自利的觀念就愈敏銳;為我取捨愈敏銳,則爭貪之心愈機巧,愈“聰明”;為我自私的心眼愈“聰明”,人心就澆漓;人心愈澆漓,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良心等文明的人性就愈泯滅;文明的人性愈泯滅,鮮廉寡恥就愈顯露;愈顯露,人就會習以為常,成為“情理”。於是,世風日下,作惡造罪不知羞慚;不知羞慚,則必肆無忌憚,為所欲為,結果人性墮落,失去了人之所以為人的仁義、道德、理智等特性,就成為人面獸心了,社會必然無序化,天下必然在爭貪奪搶中大亂矣!
老子的大智慧,明曉人心二相分別極化的惡果,必然導致人類社會爭貪奪搶的局面(“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禮而後法,失法而後搶,失搶而後殺)。他的慈悲之心,不忍讓子孫後代陷入失去人性的泥潭中去,故大聲疾呼,要使民“無知”,要“愚民”。要“愚民”的老子,是先從“愚自己”開始的。請看:“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明白了這些道理,就知道老子首先不是“愚”民,而是“愚”己。正因為老子“愚”己,才使老子成為老子。老子“愚己”,成為千古之大聖大智者也,而百姓“聰明”自己,結果生時煩惱痛苦,死後罪業累累,被歷史遺棄!那麼老子如何“愚己”、“愚民”呢?就是二相歸一相,轉識成智,從相對到絕對,從極性到非極性。愚人極化;二相分別強化人的私心雜念和貪慾妄想,必然失道、失德、失仁、失義、失禮、失法,天下大亂,淪落為禽獸不如;聖人去極化,泯滅極性心識,入非極性境地,一相同體不二,培養人的公而忘私、先人後己、捨己為人的精神。“四海內皆兄弟也”,大公無私,無私奉獻,天下大同,同體大悲,最後究竟一相,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而成佛。
老子愚己愚民的具體操作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功遂身退,天之道。”“為腹不為目(實其內而不攀緣外;反聞聞自性,而不六根外馳),故去彼取此。”“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而貴食母”。“是以聖人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