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計量局,專門負責協調各國的度量衡標準,他們制定了長度和重量的標準,如果加入國際計量局,他們會給加入國製造標準尺和標準砝碼,我們依照他們的就行了。”
林遠話音未落翁同龢便冷哼一聲,說道:“度量衡基準之物,我中華早已有之,早在三皇五帝之時,黃帝便設五量以統一長短輕重,後來歷朝歷代都有沿用,我們何必去學洋人的樣子!邯鄲學步,未曾學其彷彿,而又失其故步也!”
翁同龢在這裡引用了《莊子》裡的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沒有把人家的東西學懂,反而把自己的東西忘掉了,林遠心想:“翁同龢和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一樣,都盲目排外。”
於是林遠笑道:“大人所言差矣,我們跟隨他們的標準,日後雙方交流起來也方便,否則一碰到長短輕重就要進行換算,那多麻煩啊!還有換用標準砝碼對於我們自己也有好處。”
“翁大人一定清楚,如今我大清的砝碼並不統一,官府徵收各項租稅的時候使用官平砝碼;各個關卡收取進出口關稅使用關平砝碼;漕運使用的又是漕運砝碼,而市場上民眾使用的又是一種砝碼,這些砝碼不統一,勢必會帶來很多問題。”
光緒帝點點頭,說道:“那好,就依林愛卿的,林愛卿,你說的社會大環境就是指這個?”
林遠笑道:“不僅僅是這個,還有計時和曆法,也是要改革的。”
光緒帝問道:“這個有什麼可改的?難道它們也和造戰艦有關係?”
林遠答道:“當然了,戰艦的製造需要各個部門協調配合,在協調的時候,時間就非常重要,如果彼此的時間都不統一,那麼配合的時間也就難以確定,如今我們的計時方式是什麼樣子的呢?白晝的時候用日晷,晚上的時候用漏刻。”
“這樣的計時方式,根本就不適應軍事工業,大家想一想,我們獲悉時間,總不能都揹著日晷和滴漏吧,所以我們應該改變計時方式,而計時方式,恰恰就是曆法的一部分。”
林遠說道:“所謂曆法,就是依據天體變化來確定年,月,日這些時間要素,有的國家和民族以太陽為參照來計時,曆法體現四季變化,是為陽曆,諸如泰西各國都是如此;有的國家以月相變化為參照,是為陰曆,伊斯蘭教曆法便是如此;而我中華曆法雖然以月相為參照,可是又在曆法中訂立二十四節氣,所以我中華的歷法是陰陽合曆。”
林遠接著說道:“我們如今用的歷法是乾隆七年修訂的癸卯元歷,我看不如我們也採用西方的格里曆,這種曆法把一年定為三百六十五天,每四年閏一天,把一天分為二十四個小時,每個小時又分為六十分鐘,這樣的歷法計時也就方便了。”
翁同龢眉頭一皺,怒道:“胡鬧,我泱泱中華豈可用泰西蠻夷的歷法!”
林遠笑道:“翁大人有所不知,我們現在使用的歷法,一年的天數也是根據英國科學家牛頓計算的迴歸年天數得來的,先帝都可以使用西人的歷法,我們怎麼就不可以?”
翁同龢聽林遠把先帝搬了出來,這才不再說話,光緒帝說道:“那好,改革曆法之事我在明日早朝的時候再與群臣商量。”
林遠說道:“度量衡和曆法的事情,希望聖上交給我去管理,我打算建立一個機構,專門管理此事。”
光緒帝點點頭,說道:“那好,這些事情都解決的,我們就可以造戰艦了吧。”
林遠搖頭說道:“要造戰艦,還遠著呢。”林遠笑道:“皇上可知道這把刀是怎麼造出來的?”
光緒帝笑道:“我對這刀劍打造的工藝頗有耳聞,這刀相傳是由名家百鍊而成。”
林遠笑道:“那你可曾想過,如何把兩把刀粘在一起嗎?”
光緒帝輕輕搖頭,林遠笑道:“想要把兩把刀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