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2章 借道蒙古

【皇太極在即位後,他就試圖進攻寧遠和錦州,這一努爾哈赤未能成功的地帶。但是未能成功,折兵損將,同時因為後金內部各種因素,最終導致皇太極暫時打消了對明朝邊境進行大規模作戰的想法。】 【因此,皇太極還試圖與明朝進行和談。】 【這個和談,一方面是為了拖延時間以便皇太極平穩後金內部,並且對諸如蒙古等其他方向採取動作;另一方面,就是想要試圖透過與明朝議和,而從明朝方面獲取一些物資,來輔助後金的發展。】 【而明朝方面,同樣願意透過與後金和談的這一過程,來拉長時間,使得遼東地區、以及明朝內部的各方得到一個喘息之機,進而再圖恢復遼東的大計。】 【因此,雙方在短時間內,達成了一個共識:談!】 【這一次和談雙方是透過信使來進行的,拉拉扯扯來回了幾輪,明朝方面要求清軍退出遼陽、瀋陽一帶;皇太極則稱,遼東土地,系屬天授,不可退還。】 【最終,雙方都缺乏誠意的這一場和談,顯然沒能達成什麼最終有效結果,但是也確實是拖延了一段時間。】 【在這段時間中,後金方面在皇太極的帶領下積極備戰,並且不斷地拉攏蒙古部族;而明朝方面……也確實進行了一些恢復。】 【另外,這一次的和談,在明朝方面,實際上是有一些問題存在的,而且還是一個一旦爆發就是大問題的問題。】 明朝,洪武年間。 朱元璋沉默了,和後金之間透過議和來拉扯出時間,讓大明能夠緩過一口氣來,這沒有問題。在他當年打天下的時候,也是非常懂得觀察形勢,爭取時間來發展自身的。 但是,他怎麼覺得,神蹟的這話聽起來總是有那麼一點點奇怪呢? 以及——到底是什麼問題?這種雙方都沒有任何誠意的和談,大明這邊還能有什麼問題?不都是心知肚明的敷衍嗎? 難道是大明朝中有人暗中投了後金?還是大明朝中有人認為這一次的議和是錯誤的,然後根據後來發生的京畿之戰反過來拿這一次和談做文章?……還是說,明思宗對於這一次和談有不同想法?還是,這一場和談不是朝堂所同意的,而是邊將或者其他個別人物的私自行為? 朱元璋想來想去,最終還是覺得,如果大明內部真的對這一次和談存在隱患,那麼多半還是會與朝堂相關——“物必自腐也而後蟲生之;國必自伐也而後人伐之”。 這句話套用到大明,還能是什麼呢? 國必自伐,陝西一帶已經有起義頻頻發生;而朝堂之中,也應當是會有所謂的“自伐”。 【對於明朝而言,此時的朝堂中,雖然不乏有於國忠誠且有一定才能的大臣,但是這些人在當時多方面共同造就的環境之下,並不能夠完全發揮出他們的才能和志向。】 【明朝的中樞要臣與地方經略不和,巡撫與經略同樣不和。這件事情,屬於是廣為人知的了——但是儘管如此,鑑於明朝自身的疆土兵力以及過往的種種歷史,後金等其他勢力雖然知道,但卻也不敢輕易對明朝動手。】 【但是,後來的事實證明了,明朝這樣的中樞要臣、地方經略、巡撫等人彼此之間的不和與鬥爭,實際上已經對明朝的影響相當大了。】 【而在後來,努爾哈赤透過幾次對明朝的進攻,最終發現了這一情況,其戰果之輝煌,甚至完全超過了後金眾人最初的計劃之外。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後金眾人滅亡明朝的志向,也是由此升起並奠定的。】 【這一點,與歷史上的許多時候是有著類似之處的。】 金朝,天會年間。 完顏晟等人對於這一點非常認同。怎麼不是呢? 說實話,他們當年能夠真正抱有信心的,也就是滅亡遼國,對於宋國,他們實際上是沒有那麼明確的計劃和信心在的。最初,他們是想著聯合宋國滅亡遼國,然後卻看到了宋國貌似實力不濟,又腦子不是很清醒的樣子。 但是即便如此,他們本身說到底,也沒有真的抱有什麼滅亡宋國,就這麼進入中原的希望。 不然,他們也不會再面對包圍宋國京城的時候,還要為到底是將宋國宗室全部帶走、還是留下一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