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種鞭策!
希望未來的子孫,時刻保持這種恥辱感,從而刺激他們奮發圖強!
不過顯然。他們這種論點不是主流意見,大多數韓國人還是希望能夠拆除總督府的,這也和中國風水在韓國深入人心有關係!
絕大多數的韓國人還是相信風水的,甚至比中國人更加的迷信風水!
“風水”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日本和韓國深受其影響,形成了迥異於中國“風水”的日韓風水文化。三國的“風水”,皆植根於傳統周易文化的土壤之上,蘊含有強烈的自然崇拜精神和樸素的農耕文化思想。三國的“風水”均暗含了現代建築生態學和建築美學的思想,具有豐富的生態內涵和人文意蘊。三國的“風水”具有功利性、生態性以及系統性等共同特點。無論是在“風水說”層面,還是在“風水術”層面。三國“風水”均各具特點,其迥異性具體體現在“空間風水術”和“時間風水術”兩大方面。地理影響和宗教濡染,是三國“風水”特點迥異的主要原因。
早在盛唐時期,高句麗政權和日本政府就接二連三地派遣使者,學習中原(中國)先進的文化和技術,其中自然包括大唐(中國)的國粹———“風水”。 伴隨著天文、曆法等知識的東漸,中國“風水”也漂了洋,過了海,在東北亞兩個島國紮了根、落了戶。 在此後漫長的歲月中 。風水思想與日韓兩國的地理特點 、宗教文化以及風俗習慣,不斷結合,逐漸沉澱,最終形成了兩國各具特色的風水文化。
日韓風水雖然發源於中國。但是也吸收了很多本地的文化,從而形成了獨特的風水文化!
王鍾經過對比研究後發現,日本的“風水”文化受佛教(神教)影響較深,帶有濃厚的神秘氣息和較重的隱喻色彩。這種特點集中表現在神社的建築風格上。日本的神道自然觀認為,人與山、水、森林等自然物具有密切的親緣關係,自然。由神生成的人與萬物也會具有無可置疑的神聖性。
在日本,幾乎所有的神社都與山嶽、海灣、河川、湖沼、森林、瀑布等自然環境相聯絡。這種神社建築“風水”,追本溯源,起源於日本的神道思想(儒教、佛教和道教的混合體),端倪於先民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在日本《古事記》中,記載有這樣的神社傳說:據說在天地開闢之初,出雲之神凝望著大地說:“出雲這塊新的土地是個好地方,就是小了點,所以我要在它上面加點什麼,讓它變大些。”說完,他環顧四周,一眼望到了新羅,看見那裡的土地恰好符合他的要求。 於是他用繩子從那裡拖來了四個島嶼,將它們加在出雲的土地上……,(其中)第四個島嶼變成了一位大神的廟宇所在地,他的神社被賦予了可靠的魔力,能夠保護稻田不受損害。
韓國與中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文化交流的歷史非常悠久。 起源於中國的“風水”思想,不僅對日本的“風水”文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也對同在漢文化圈中的韓國“風水”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經過長時間的交匯和融合,中國的“風水”思想逐漸與韓國的儒教文化相結合,形成一種根植於朝鮮民族靈魂深處的民族價值觀。 韓國古代有一部話本小說《壬辰錄》,其中講到這樣一則故事:戰事結束後,明朝援軍的主將李如松巡視各地,發現朝鮮風水極佳,暗暗尋思:這樣的風水寶地必出大聖大傑,將來恐怕會成為中國的大患,不如現在切斷其地脈,以絕中國之後患。 但當他找到氣穴準備下手時,山神突然顯靈,狠狠地懲罰了他。 李如松只好打消念頭,怏怏返回中國。
韓國人儘管尊崇基督教,但儒教思想始終佔據主導地位,滲透進了韓國民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韓國的“風水”文化自始至終浸淫在瀰漫無際的功利氛圍之中,《三國遺事。天龍寺》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東都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