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上司發現。此次,本將軍受皇帝陛下所託全權主持此次武舉會試。某不管你們來參加武舉會試的目的是什麼,你們可能是為了榮華富貴、可能是為了功名利祿、可能是為了一展胸中抱負、可能是心懷殺敵報國之志,無論是哪一種。本將軍都希望爾等記住,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是皇帝陛下、是大唐給了你們機會和施展才華的舞臺,沒有皇帝陛下和大唐給你們機會,你們就算有再高的軍事才能、有再高強的武技,也只能終老於鄉野,所以等你們日後接掌兵權、身居高位之時,要記得精忠報國,不可妄圖叛亂,否則必定不得善終、遺臭萬年!本將軍希望爾等記住,‘今日,爾等以身為大唐子民為榮;他年,大唐以擁有爾等為榮’。好,現在由各考官們宣佈筆試考場規矩!一刻鐘之後開始筆試!”
考官們紛紛拿著筆試試卷開始給每一個考生髮放,每一個考生的桌子上都已經有了磨好的筆墨,只等試卷發下就可以開始做題。
筆試試卷用的是最上等的紙張,試卷上寫滿了題目,這是一百多個刀筆吏花了幾天幾夜抄錄而成的。
郭子儀接過考官發下來的試卷攤開在桌面上,試卷上的題目讓郭子儀有些驚奇,只見整張試卷分為五大類,第一是填空;第二是判斷;第三是計算題;第四寫出自己所會的對敵陣法佈置以及當敵軍進攻時的各種應對之法;第五是,從政治和軍事兩個方面考慮如何攻伐吐蕃。
這份試卷是趙子良搗鼓出來的,由於是第一次讓武舉舉子們進行筆試,因此趙子良也沒有出太難的題目,考試的內容基本上是幾本兵書中的理論部分、征戰途中將領需要必須要懂得的計算糧草耗費情況和行軍事項,另外就是如何派兵佈陣,如何應對敵人的進攻、無論是野戰還是守城、或者是進攻方面都有涉及,最後一題的難度頗大,不僅僅要從軍事角度上來考慮,還要從政治上考慮,這也是目前朝廷最為頭疼的問題。
填空題對於郭子儀來說非常簡單,他熟讀兵書,填空題上的內容他一看就知道該如何做,不過接下來的計算題就讓他有些抓瞎了,例如其中有一題,“吐蕃軍距離河源軍所二百六十里,每日以四十五里的行軍速度向河源軍所進發,我軍援兵距離河源軍所三百五十里,問我軍援兵需要平均每日行軍多少裡才能與吐蕃軍同時趕到河源軍所進行增援,我軍援兵沒有可能走捷徑攔截吐蕃軍”。
看到這樣的題目時,郭子儀才意識到行軍打仗並非那麼容易,將領需要懂得的絕不僅僅只是排兵佈陣、兵法謀略那麼簡單。
考試開始之後,很多人不時地咬著筆頭,皺著眉頭苦思冥想,有些人則抓耳搔腮,有些人則左顧右盼,但很快發現考官凌厲的眼神掃過來。
筆試時間只有一個時辰,很快就結束了,當時間到了,考官們立即令所有人都起身空手離開考場,考官們將桌面上的試卷一一收起來,先封住姓名和籍貫、年齡一欄,然後裝入牛皮紙袋封存。
智謀類剩下的考試例如實際排比佈陣、實際領兵作戰演習需要等筆試結果出來之後在行公佈,有資格參加的人被公佈出來,榜上無名者則被淘汰,不過可以繼續參加武技類考試。
上午接下來考試就是武技類的步射考試,武技類的考試是允許百姓、官員、勳貴和皇親國戚們買票入場觀看的,筆試考試結束後,大隊兵士排著整齊的隊伍跑進考場內搬走所有的桌椅板凳放在周圍的以供觀眾就坐。
禁軍大校場非常之大,可以同時容納三萬人操練,可見場地有多寬敞,為了可以讓觀眾們觀看,趙子良還專門讓兵部官員們組織一些木匠打造長條形階梯椅子放在大校場四周,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