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的。朝鮮、日本、安南等地,每年都要從中國進口大量的茶葉。大航海時代以後,世界各地對茶葉的需求量更加大。西洋列強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茶葉。好像賽薇亞拉的英國,就形成了下午茶的傳統習俗。
販賣茶葉,已經成為商業貿易的重要內容。好像江南的大商家,基本上都有插手茶葉生意的。就好像沈凌菲所在的沈家,以前也有從事茶葉貿易的。沈家每年從茶葉上獲得的利潤,基本上佔了總利潤的二成到三成左右。茶葉、瓷器、絲綢,成了名副其實的三大件。
然而,怪胎的是,明朝的茶葉稅,卻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完全忽略不計。比如說,產茶大省福建全省,一年才三十多兩的茶葉稅,簡直讓人誤以為後面少寫了一個四川的茶葉稅,似乎要稍微多一些,其實也就是兩三千兩白銀。這已經是最多的了。
有人估計,明國每年的茶葉買賣,交易額都在數百萬兩銀子以上,可是國庫卻收不到一萬兩的稅銀。看起來極其荒唐,聽起來簡直不可思議,但是實情就是如此。否則,侯恂掌管的太倉,也不會如此的空蕩蕩了,崇禎也不用整天為錢糧發愁了。
當然,目前張準他們關心的,不是茶葉稅的問題,而是茶馬交易。茶馬交易,乃是大明朝一項很重要的內容,也是中原王朝控制遊牧民族的重要手段。而因為茶馬交易的問題,引發的摩擦,乃至是戰爭,也是層出不窮。每次大型戰爭的爆發,幾乎都有茶葉的影子在裡面若隱若現。
遊牧民族由於自身的飲食特點,決定了茶葉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如果沒有足夠的茶葉,他們的生活就無以為繼。偏偏偌大的草原,不出產任何的茶葉,必須和中原王朝進行交易,才能獲得。而中原王朝最需要的就是戰馬,因此,茶葉換戰馬,也就順理成章了。
明朝立國的時候,蒙古人的一匹戰馬,可以換120斤茶葉,到萬曆時期,一匹上等戰馬只能換不到30斤的茶葉,要是不好的戰馬,甚至只能換15斤茶葉。這樣的交換比例,對於遊牧民族來說,的確是遠遠不夠的。明國這擺明是欺負人了。為了生存下去,遊牧民族屢屢南下,大肆搶掠,的確有不得已的原因。
為什麼太僕寺的總管太監會如此的搶手?實在是因為這是一個極大的美差。只要操作得好,在短短一兩年的時間裡,就累積幾十萬兩銀子的身家,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大量低價的購入茶葉,然後高家的賣出戰馬,乃是他們發財的不二法門。
嗯,我沒有說錯,戰馬到了太僕寺這裡以後,還要軍隊另外出錢,才可以真正使用的。要是用銀子計算的話,每匹戰馬需要15兩銀子。朱大典從太僕寺買來的戰馬,基本上就是這個價格。田弘遇透過非法渠道賣給張準的張準,同樣是這個價格。
但是算茶葉的話,15斤普通的茶葉,怎麼都不要15兩銀子,最多幾兩銀子就搞定。甚至,在福建茶葉產地那邊,15斤普通的茶葉,只需要1兩銀子左右就可以買到。1兩銀子買來15斤的茶葉,然後和蒙古人交換一匹戰馬,然後用15兩銀子的價格賣出去,你說這個利潤空間大不大?
用茶葉和蒙古人交換戰馬,中間的利潤,實在是太大了,明國可謂是佔盡了便宜。然而,明國佔盡便宜,換個角度來說,就是遊牧民族吃盡了虧。無論是誰,太吃虧了,內心都是要不滿的。這個不滿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要爆發出來。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劉航隨意的說道:“要是我們公平一點,每匹戰馬可以換一百斤茶葉的話,蒙古人也不會放棄和明國的聯盟,轉身投入建虜的懷抱。我聽人說,蒙古人已經墮落了,不到最後關頭,是不願意流血犧牲的。唉,太僕寺的人,的確是太貪心了。”
劉寶玉笑著說道:“我也看也差不多。要是一匹戰馬可以換一百斤茶葉的話,哈丹巴特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