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本傑明·富蘭克林
■
本傑明·富蘭克林(1706—1790),18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科學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生於北美洲的波士頓,幼年家境貧窮,一生只受過兩年正式教育。8歲入學,10歲輟學,此後又當了近10年的印刷工人。但他從未間斷過自學,從自然科學、技術方面的讀物到著名科學家的論文以及名家作品無不涉獵。
1726年,他出版了《窮查理曆書》,當時被譯成12種文字,暢銷歐美各國,也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獨立戰爭爆發後,他參加了第二屆大陸會議和《獨立宣言》的起草工作。
1790年4月17日,深夜11點,富蘭克林溘然逝去。他一生最真實的寫照是他自己說過的一句話“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本文是作者於1780年創作的,當時他正在法國為國事奔走,卻仍然有閒情雅緻寫這種輕鬆的文章,此文足以窺見作者美國式的幽默和機智。
這世上有兩種人,他們擁有同樣的健康、財富以及其他生活上的享受,但是,一種人快樂,另一種人卻煩惱。這很大程度上來源於他們對事物觀點的不同,比如對人和對事,因此產生了快樂和煩惱的分歧。
人無論處於什麼境地,總是會遇到“幸”或“不幸”。不管在什麼場合,接觸到的人和進行的交流,總有讓他開心或煩心的;無論在什麼樣的餐桌前吃飯,酒肉總有對味和不對味的,餐具也總有精緻和粗糙的;無論在什麼氣候下,他們總能遭遇好天氣和壞天氣;無論哪個政府統治,法律條文總有好壞之分;再偉大的詩句或著作中,總能挑出精彩的和平庸的;差不多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有美麗和難看的地方,每一個人,也總有優點和缺點。
在這種情況下,上面所說的兩種人注重的東西剛好相反。快樂的人,總是看著事物的長處:交談中愉快的部分,食物的精緻,酒的美味,美好的天氣等等,並且滿心歡喜地享受這一切。那些不快樂的人,卻站在對立的一面,因此他們總是對自己不滿意,他們說的話在社交場合很掃興,既得罪了別人,也讓自己悶悶不樂。如果這種性格與生俱來,那麼真值得同情;可是如果是盲目模仿別人,最後不知不覺成了習慣的,那麼他們應該清楚這種惡習將對他們幸福的人生產生怎樣的影響,即使這種惡習已經很頑固,也還是可以根除的。我希望這點忠告可以給他們一點兒幫助,改變這一不好的習慣。或許這習慣主要作用於心理上,但是卻能給生活造成惡劣的影響,帶來一些現實的悲傷與不幸。因為總是得罪人,大家都不喜歡他,頂多演示一些必不可少的禮節,甚至連最起碼的尊重都不會給他。這會使他們的生活缺乏情趣,而且會引起各種矛盾和爭執。如果他們想增加財富,沒有人會祝福他們好運,沒有人願意為他們出謀劃策。如果他們招致公眾的責難和羞辱,也沒有人出來為他們辯護或諒解,有的人甚至誇大其辭地攻擊他們,使他們變得更討厭。如果這些人不改變這些壞習慣,對那些人們認為美好的事物不屑一顧,一天到晚怨天尤人,那麼大家還是少和他接觸好,因為這種人很難相處,而且當你捲進他們的爭吵中,你會有更大的麻煩。
我有一個哲學家老朋友,經歷過很多人情世故,按照他的閱歷,行為謹慎,儘量避免和這種人打交道。和其他哲學家一樣,他也有一個顯示氣溫的溫度計和一個預報天氣好壞的氣壓計;但世上沒有人發明一種儀器可以預測人的這種壞習慣,因此,他就利用自己的兩條腿來測驗。他的一條腿長得很好看,另一條腿因為意外事故而成了畸形。如果陌生人初見他時,對他的醜腿比對他的美腿更專注,那麼他就會有所疑慮。如果那人只談論那條醜腿,而不注意他的好腿,那我的朋友就會很快決定不再與他深交。不是每個人